一、中文部分
專書
王秀雄等(1987)。台灣省立美術館目標與功能之研究。台灣省立美術館。
王秀雄(1998)。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李惠加(1999)。青少年發展。台北:心理出版社。
呂憶皖(1998)。博物館非觀眾開發邁向二十一世紀博物館論文集。高雄:國立 科學工藝博物館。
別蓮蒂(2006)。〈青少年的博物館參觀行為與長期博物館良性關係建立〉,《博物館與青少年—2006年博物館館長論壇》。50-66。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林生傳(1994)。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書局。
林潔盈等(譯)(2001)。Falk, John H.& Dierking, Lynn D.著。博物館經驗。台北市:五觀圖書。(原著出版年:1992年)
林曼麗(2000)。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雄獅出版社。
席爾•古葉特(2006)。〈加強青少年與博物館〉,《博物館與青少年—2006年博物館館長論壇》。32-47。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曾于珍(譯)(2005)。Waidacher, F.著。博物館學-德語系世界觀點(HandbuchderAllgemeinen Museologie)。台北:五觀圖書。
黃光男(1997)。美術館行政。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黃光男(1998)。美術館廣角鏡。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黃光男(1999)。博物館新視覺。台北:正中書局。
黃鈺琴(2006)。美術館的魅力--21世紀美術館教育經驗分享。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黃淑芳(1997)。現代博物館教育—理念與實物。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
黃永川、辛治寧(2006)。〈年輕觀眾─博物館有待開拓的一個市場〉,《博物館與青少年—2006年博物館館長論壇》。68-104。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陳瓊花(2004)。視覺藝術教育。台北:三民書局。
陳國寧(2003)。博物館學。台北:空大。
張譽騰等(譯)(2000)。Burcaw, G. Eills著。博物館這一行。台北市:五觀圖書。(原著出版年:1997年)。
張譽騰(2003)。博物館大勢觀察。台北:五觀圖書。
張譽騰(1987)。科學博物館教育活動之理論與實際。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6)。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云媤(2007)。〈國中生對於美術館展覽的期望與偏好以台北市國中八年級學 生為例〉,《美感新勢力-2007藝術與教育學生論壇論文集》。1-20。台北: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趙惠玲(2005)。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劉玉玲(2002)。青少年心理學。台北:揚智出版社。
劉婉珍(2002)。美術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台北:南天書局。
劉婉珍(2011)。博物館觀眾研究。台北:三民書局。
蔡世蓉(譯)(2008)。並木誠士、中川里著。美術館的可能性。台北:典藏藝
術家庭。
蕭翔鴻(譯)(2006)。David Dean著。展覽複合體-博物館展覽的理論與實務。台北:藝術家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4年)。
期刊
于瑞珍(2001)。教育理論在博物館教育上的應用。博物館學季刊, 15(2),頁15-24。王啟祥(1997)。高雄市中小學生對本館教育活動需求之研究。科技博物,1(1),頁44-62。王啟祥(2002)。從休閒觀點析論博物館觀眾開發的困境與對策。博物館學季刊,16(4),頁124。李麗芳(1997)。博物館學習與學校教育的互動。博物館學季刊,11(3),頁6。李斐瑩(1999)。觀眾研究與二十一世紀博物館。美育,109:頁20~26。李斐瑩(2007)。2006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觀眾研究。藝術學報,80,頁1-26。許功明、劉幸真(1998)。博物館參觀經驗之比較—以省美館與科博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2(3),頁3-34。劉德祥(2007)。博物館觀眾研究:研究方法回顧。博物館學刊,21(1),頁31-42。
論文
方惠玉(2004)。博物館家庭觀眾參觀行為之研究-以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1展示廳為例。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古佳代(2010)。國中生參與服務學習之鶯歌陶瓷博物館導覽經驗研究。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怡彣(2014)。國中生校外教學認知、滿意度、學習成效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為例。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林泱秀(2004)。國小兒童美術館參觀經驗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林依蓁(2004)。家庭觀眾參觀過程中環境脈絡與參觀經驗之研究-以美濃客家文物館為例。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徐薇棋(2014)。國中生對科學博物館與臺灣美術館之地方依附與忠誠度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科學教育碩士論文。袁金玉(2000)。國中生博物館經驗之個案研究:以台北市北投國中的一群學生為例。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許瓊心(1999)。博物館家庭觀眾參觀行為與親子互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榮祥(2004)。國中生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解說人員成效探討-以劇場教室之礦物單元為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曾如禎(2010)。美術觀眾的學習發現:國立台灣美術館常設展成人觀眾參觀經驗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楊惠琴(2004)。記憶、學習與意義建構:國小學童博物館經驗之個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劉慶宗(2001)。博物館觀眾參觀經驗之研究--以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淑惠(2000)。國中生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命科學廳展示設施之解說效果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蔡佳真(2016)。如何吸引國中生參觀博物館?-以特展為討論案例。私立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碩士論文。鄭璧珣(2010)。博物館之人權教育與生命教育:以國中生參觀台灣HOLOCAUST紀念館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錢萬儀(2004)。高雄市國小學童科學博物館參觀經驗之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示廳為例。國立臺南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二、英文部分
Erikson, E.(1968).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 Norton.
Falk J. H. (1998). Visitors:Who does, Who Doesn't and Why. Museum News, 77(2):38~43.
Hood, M.G.,(1983). Staying away : why people choose not to visit museum. Museum News, 6 (4) : 50-57
McManus P. M. (1991). Making sense of Exhibits, in Kavanagh, G.1991, Museum Language:Objects and Texts, Leicester Univ. Press, 34-46
三、網站資料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網站。網址http://www.cam.org.tw/。網路瀏覽日期2017年6月23日。
台中市西區向上國民中學。網址http://www.hsjh.tc.edu.tw/。網路瀏覽日期2017年6月23日。
全國博碩士論文網。網址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html。網路瀏覽日期2016年8月1日。
周妙齡(2006)。「博物館與青少年—2006年博物館館長論壇」後記。取自網址http://www.cam.org.tw/big5/publish_038.htm#202。網路瀏覽日期2016年8月1日。
教育部網站。網址http://www.edu.tw/。2016年8月 1日。網路瀏覽日期2017年6月23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網站。網址http://www.ntmofa.gov.tw/。網路瀏覽日期2017年6月23日。
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 網站。網址http://icom.museum/。網路瀏覽日期2017年6月23日。
Google地圖。https://www.google.com.tw/。網路瀏覽日期2017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