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4 06: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淼湘
研究生(外文):Huang, Miao-Hsiang
論文名稱:媒體志工服務現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大專運動聯賽特派員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Exploration Of The Status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Media Volunteers-Using Campus Journalist of University Sports Association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曾慶裕曾慶裕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eng, Ching-Yu
口試委員:陳太正、邱炳坤
口試委員(外文):Chen, Tai-Cheng Chiu Ping-Kun
口試日期:2014-07-0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日文
論文頁數:137
中文關鍵詞:大眾傳播SSU特派員志願服務
外文關鍵詞:Mass CommunicationSSU campus journalistsVolunteer servic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8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專運動聯賽SSU特派員的服務現況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架構之自變項為SSU特派員背景變項,依變項則為工作滿意度。以志願服務於大專運動聯賽之SSU特派員,共計213位特派員為研究對象母群體,透過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得有效樣本190份,所得之數據資料採因素分析、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和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其研究發現如下:
一、 本研究中,SSU特派員服務人數以女性居多,年齡、教育程度及就讀年級方面以一般大學在學的三、四年級為主力;年齡以20-24歲為多數。
二、 SSU特派員服務現況每人平均每學期服務5-10場為多數;以籃球項目報導的篇數最多;到過5個採訪單位居多;參加運動傳播研習2-3次為多數;擔任特派員時間以1年人數最多;負責工作項目則分別為採訪、拍攝和撰寫三項為主要工作內容,並選擇以大眾交通運輸和機車為主要交通工具;在經驗方面以無其他志工經驗人數最多。
三、 SSU特派員對工作滿意度四個層面的感受,均有顯著的差異。其中以「自我尊重與成長」層面之滿意度最高,「福利與關懷」層面之滿意度最低。
四、 SSU特派員之不同背景變項與工作滿意度,除性別無顯著差異外,其他不同背景變項(教育程度、年級、服務區域)均呈現顯著的差異;在「自我尊重與成長」及「福利與關懷」層面的工作滿意度因年級和服務區域呈現差異;在組織氣候層面因教育程度有差異;在整體滿意度只有年級有差異。
五、 SSU特派員之服務現況和工作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
關鍵字:大眾傳播、SSU特派員、志願服務
論文總頁數:137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working satisfaction of SSU campus journalist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SSU campus journalists corresponding backgrounds and the dependent variable is volunteering satisfaction. 213 volunteered SSU campus journalists serving major collegiate tournaments were involved into this study and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is 190.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 t 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are major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processing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st SSU campus journalists are female junior and senior students, which between 20 and 24. SSU campus journalists present highest satisfaction on self-respect and growing, and the lowest satisfaction on welfare and care. Except for the gender, campus journalists from different classes and serving districts present significant satisfaction levels on self-respect and growing and welfare and care. Campus journalist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 background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dditionally, campus journalists from different classes significantly present different satisfaction level on overall satisfaction. Regarding to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service characteristics of SSU campus journalists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volunteering satisfaction. The findings are valuable for both future studies and Chinese Taipei University Sport Feder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olunteer experience in collegiate sport tournaments.

Key Words: Mass Communication, SSU campus journalists, Volunteer services
Total pages:137

目 次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0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03
第四節 研究範圍和限制 ………...………………………...… 04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0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體育志工服務的理論 ……………………………….... 07
第二節 大專運動聯賽志工服務組織管理 …………………… 16
第三節 媒體與運動關係之相關文獻 ……………………....21
第四節 工作滿意度相關文獻 ………………………………… 27
第參章 研究方法和步驟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 44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4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4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48
第五節 實施程序 ……...……………………………………... 57
第六節 資料分析 …………...………………………………... 58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大專運動聯賽SSU特派員之現況分析 …………..60
第二節 大專運動聯賽SSU特派員工作滿意度 …………...71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SSU特派員工作滿意之差異情形76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SSU特派員工作滿意度之相關 ...8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91
第二節 建議 ………………....……………………...…9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 101
英文部分 …………………………………………………….….. 108
附錄
附錄一 102年SSU特派員運動傳播研習會報名表 ……... 111
附錄二 大專運動聯賽媒體志工(SSU特派員)工作現況與工作滿意調查問卷(專家意見調查) …………………114
附錄三 大專運動聯賽媒體志工(SSU特派員)工作現況與工作滿意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119
附錄四 大專運動聯賽媒體志工(SSU特派員)服務現況與工作滿意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123

表 次
表2-1 體育志工與運動志工的定義 ………………………. 11
表2-2 SSU沿革表 …………………………………………. 17
表2-3 工作滿意度的定義歸納表 …………………………. 28
表2-4 工作滿意度相關理論歸納表 ………………………. 31
表2-5 志工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 35
表2-6 志工工作滿意層面摘要表 …………………………. 38
表3-1 審核問卷之專家意見調查名冊 ……………………. 49
表3-2 工作滿意度量表—專家意見調查統計表 ………… 51
表3-3 工作滿意度量表各項目決斷值、顯著性與r值(預試) ………………………………………53
表3-4 工作滿意度預試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 …………… 56
表4-1-1 基本資料背景分配統計表 ………………………… 62
表4-1-2 服務現況—場次分析表 …………………………… 64
表4-1-3 服務現況—聯賽報導分析表 ……………………… 65
表4-1-4 服務現況—採訪單位分析表 ……………………… 67
表4-1-5 SSU特派員服務項目的次數分配表 ……………… 68
表4-1-6 服務現況—研習分析表 …………………………… 68
表4-1-7 服務現況—擔任時間分析表 ……………………… 68
表4-1-8 SSU特派員負責工作次數分配表 ………………… 69
表4-1-9 SSU特派員交通工具次數分配表 ………………… 70
表4-1-10 服務現況—經驗分析表 …………………………… 71
表4-2-1 SSU特派員工作滿意度各題得分情形 …………… 72
表4-2-2 SSU特派員整體及各層面工作滿意度 …………… 73
表4-2-3 SSU特派員工作滿意各層面得分與工作滿意總分分析結果 …………………………………………74
表4-2-4 SSU特派員工作滿意各層面事後比較摘要表 ……. 74
表4-3-1 不同性別的SSU特派員在滿意度之t檢定摘要表... 77
表4-3-2 不同教育程度之SSU特派員工作滿意比較分析表.. 80
表4-3-3 不同年級之SSU特派員工作滿意比較分析表 ……. 82
表4-3-4 不同服務區域之SSU特派員工作滿意比較分析表.. 85
表4-4-1 SSU特派員相關背景變項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摘要表 ……………………………………………………89


圖 次
圖2-1 組織架構圖 ………………………………………..… 20
圖2-2 媒體、運動與社會關係模式 ……………………….. 26
圖3-1 研究架構圖 …………………………………………... 45
圖3-2 研究流程 ……………………………………………... 47
圖3-3 問卷研擬過程 ………………………………………... 48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衛生福利部(2014)。志願服務資訊網。2014年1月3日,取自http://vol.mohw.gov.tw/vol/index.jsp
行政院內政部(2000)。志願服務人員訓練教材1:認知訓練。臺北:內政部。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8)。行政院體育委員會97年年報。
王宗吉、洪煌佳(2007)。臺灣運動產業發展的社會過程研究。運動文化研究,3,85-109。
石淑惠(1996)。公共圖書館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4,422- 450。
余淑媛(2007)。基隆市志願服務人力資源運用與志工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吳文琪(2006)。大學生參與大型運動會志願者服務的動機研究。湖北體育科技,6期,644-646頁。
吳佳燕(2002)。國家公園解說員離職因素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吳坤良(2006)。社教志工的參與動機、服務學習、參與程度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
吳淑鈺(1999)。太魯閣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未出版,高雄。
吳德順(2004)。志工參與社區服務之工作投入與滿意度之研究-以松山區民生社區為例。未出版,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臺北。
吳慧卿(2009)。2007 年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志願服務人員參與動機、考量因素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8,75-89。
李麗美(2011)。大學圖書館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未出版,臺中。
宋世雯(2000)。成人參與志願服務之工作投入與滿足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
何俊賢(2005)。台北縣國民小學女性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周祐民(1997)。公務機關志工制度之研究-以台北市所屬各機關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
周學雯(2002)。大學生參與運動志工之動機與意願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尚憶薇、雷文谷(2005)。非營利性組織暑期夏令營學生志工參與動機及工作滿意度之調查。運動休閒管理學報,6(1),72-82 。
林利俐(2002)。家長參與學校義工組織個案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屏東。
林秀英(2003)。婦女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林南(2010)。2009年臺北聽際奧運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林佩穎(1999)。義工參與動機、工作特性、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表演藝術團體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高雄。
林勝義(1990)。建立社教機構義工制度之研究。臺北:教育部社教司。
林勝義(1993)。如何塑造志願服務文化。社區發展季刊,63,55-58。
林萬億、林振春(1993)。現行公務機關義工人力運用情形之探討。行政院研考會。
林寶珠(2007)。臺北縣區域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研究所,臺北。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五南。
施建矗(2001)。青年志工服務學習的引導。2001 國際志工領袖高峰會暨志工台灣研討會會議實錄,78-79 。
施孋娟(1984)。志願服務人員工作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未出版,臺中。
孫本初、簡秀昭(1998)。公部門之志工管理(上)。人事月刊,26,11-25 。
孫本初、簡秀昭(1998)。公部門之志工管理(下)。人事月刊,26,22-27。
徐俊賢(2004)。博物館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為例。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未出版,臺南。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五南。
高以緯(2004)。台北縣市高中生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滿足感相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張月芬(2003)。家庭教育中心志工參與動機、內外控信念與其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
張火燦(1996)。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臺北:揚智。
張志榮(2008)。醫療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醫學中心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屏東。
張政興(2010)。探討林務局解說志工參與自然中心環境教育工作之動機與滿意度。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臺中。
張春興(1999)。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秋遠(2004)。成年觀護志協助執行保護管束工作參與動機,角色期待和工 投入相關性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未出版,南投。
郭如瑩(2010)。2009高雄世界運動會志工管理之研究—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觀點。國立臺北大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郭哲君(2010)。體育志工社會支持、工作滿意對幸福感之影響研究—以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許士軍(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政大學報,6。
許素梅(1992)。圖書館義工組織環境、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曾士雄(2001)。學校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

馮文彬(2010)。臺北縣國民小學志工參與動機偶工作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黃木泉(2006)。體育教師工作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花蓮地區高中職校為對象。慈濟技術學院學報,9,39-41。
黃志弘(2003)。成人參與志願服務工作其人格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
黃淑杏(1996)。從高雄榮總志工隊的運作談社會工作員督導志願服務之經驗。社會福利,124,50-54。
黃淑霞(1989)。臺北市兒童福利機構志願工作者持續服務意願相關因素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曾華源、郭靜晃(2001)。設置地方志工中心可行性之研究。臺北:行政院青輔會。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臺北:揚智文化。
彭懷真(1991)。社會學辭典。臺北:五南。
楊潤澤(2006)。臺北縣戶政事務所志工服務動機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陸光(1994)。我國志願服務推展之過去、現在及未來。社區發展季刊,65,4-10。
盧心雨(2002)。運動志工的招募與留用策略。中華體育,16,75-80。
陳武雄(1996)。社會資源與志願服務。志願服務論見選集。臺北: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
陳秋蓉(2001)。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義務工作的動機和滿意度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陳泰元(2003)。國人參與志願服務之決定因素。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嘉義。
陳冠英(2006)。國小志工家長參與動機、工作滿意度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未出版,花蓮。
陳淑美(2006)。臺北市國小圖書館志工制度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潘玟諺(2005)。博物館義工個人背景、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未出版,屏東。
謝秀芬(1992)。實驗社區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研究。臺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謝秉育(2000)。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參與動機、制控信念與工作滿足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臺中。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高等教育文化。
蔡守浦、何建德(2003)。大眾傳播媒體與職業運動營運之初探—以CBA職籃為例。大專體育,65,61-65。
蔡佳螢(2001)。安寧療護志願服務人員參與動機和工作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未出版,臺中。
瞿海源(1991)。社會心理學新論。臺北:巨流出版社。
顏憲文(2004)。國民小學學校志工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臺南。
英文部分
Arnould, E. J. & Price, L. L. (1993). River Magic: Extraordinary Experience and the Service Encounter.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1), 24-46.
Barker, R. L. (1988). The Social Work Dictionary. New York: Nation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
Brudnet, J. L. (1991). “Volunteerism in public adminisstration”, in J. L. Perry. Research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 Research Annual. Greenwich, Connecticut: JAI Press.
Blanc, X. (1999). Managerial functions relating to the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of sports volunteer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lympic Volunteers, Lausnane, Switzerland.
Butz, H. E. and Goodstein, L. D. (1996). Measuring Customer Value: Gaining the Strategic Advantag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4, 63-77.
Cribbin, J. (1972). Effective Managerial Leadership.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Inc.
Dunn, P. C. (1995). Volunteer management.In: Encyclopaedia of Social Work 19th. 2443-2490.
Ellis, S. J. and Noyes, K. K. (1990). By the People: A History of American as Volunteers. S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Bublisher.
Herzberg, F.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Wiley & Sons.
Holbrook, M. B. (1994). The Nature of customer Value: An Axiology of Services in the Consumption Experience. Service Quality: New Direction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by Rust, R. T. & Oliver, R. L., eds.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21-71.
Holbrook, M. B. (1996). Customer Value: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In K.P. Corfman & L. G. Lynch, (Ed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Provo, UT: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138-142.
Holbrook, M. B. and Hirschman, E. C. (1982). The Experiential Aspects of Consumption: Consumer Fantasies, Feelings, and Fu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9(2), 132-140.
Homans, G. C. (1961).Social Behavior: its elementary form. N.Y: Hrace & World.
Honrubia, M. L. (1999). Volunteerism versus Olympis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lympic Volunteers, Lausnane, Switzerland.
Kang, S. (1999). Volunteers in East Asia religions and cultur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lympic Volunteers, Lausnane, Switzerland.
Kidd, J. R. (1976). How adult learn . 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Locke, E. A. (1969). What is job satisfaction?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5, 520-522.
MacAloon, J. (1999). Volunteers, global society and the Olympic Movemen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lympic Volunteers, Lausnane, Switzerland.
Mathwick, C., Malhotra, N. & Rigdon, E. (2001). Experiential Value: 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the Catalog and Internet Shopping. Journal of Retailing, 77, 39-56.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Panagiotopoulou, R. (1999). The motion of voluntarism in the modern Greek society and the challenge of the Olympic Gam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lympic Volunteers, Lausnane, Switzerland.
Porter, L. W.& Lawler, E. E. (1968). Managerial attitudes & performance.
Robbins, S. P. (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 (7 th ed.). New Jersey: Pre.
Sarafino, E. P. (2002). Health psychology: Biopsychosocial interactions. New York: Wiley.
Sarason, B. R., Sarason, I. G., & Gurung, R. A. R. (2001). Close 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health outcomes: A key to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In: Sarson, B. R., Duck, S. W. (Ed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and community psychology 15-43. New York: Wiley.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Wilson, J. (2000). Volunteering.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6, 215-24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