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依作著姓氏筆畫數排序)
王志敏(譯)(2006)。想像的能指。(原作者:Christian, 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原著出版於1993)
王亞民、張淑明、劉玉琴(譯)(2007)。英雄史詩的起源。(原作者:E. M. Мелетииский)。北京:商務印書館。(原著出版於1928)
王受之(2009)。動漫畫設計(上冊)。台北:藝術家。
王漢鵬(2003)。《外國電影在台灣市場形成主流之分析~以好萊塢電影為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王曉寒(2001)。《流行語粉有趣》─兼論新聞中的英語辭句。台北:台灣商務。
江承翰(2014)。《臉書成癮與英雄假面之現原形創作》。台中: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論文。米靜、馬夢妮、王瓊、顧博(譯)(2010)。美國電影美國文化。(原作者:John, B.)。北京:人民出版。(原著出版於2005)
何建平(2006)。好萊塢電影機制研究。上海:三聯書店。
李中文(譯)(2010)。美國說了算:談論世局變化中的美國強權。(原作者:Noam, C.)。台北:博雅書屋。(原著出版於2007)
李天鐸(譯)(1987)。電視與當代批評理論。(原作者:Allen, R.C.)。台北:遠流。(原著出版於1993)
李天鐸(譯)(1997)。電影與當代批評理論。(原作者:Lapsley,R.&Westlake,M.)。台北:遠流。(原著出版於1993)
李思屈、劉研(2013)。〈論傳播符號學的學理邏輯與精神邏輯〉,《新聞與傳播研究》,8,頁29-37。
李恒基、楊遠嬰(2006)。外國電影理論文選(修訂本)下冊。北京:三聯書店。
李錦云(2009)。〈英雄主義和國家文化形象的樹立―中美軍事電影創作的跨文化比照〉,《電影評介》,19,頁6-7。
杜雲之(1967)。美國電影史。台北:文星叢刊。
徐海娜(2011)。影像中的政治無意識─美國電影中的保守主義。北京:中央編譯。
徐嘉廉(2008)。《美國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常江(2011)。帝國的想像與建構:美國早期電影史。北京:北京大學。
張景智(譯)(1992)。索緒爾。(原作者:Jonathan, C.)。台北:桂冠。(原著出版於1991)
張貴萍(2013)。《媒體英雄之再現:電影《閃靈殺手》之敘事分析》。高雄:文藻外語學院碩士論文。梁欣如(1993)。電視新聞神話的解讀。台北:三民書局。
陳秋印(2012)。《我論英雄 論我英雄》。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所碩士論文。曾思維(2010)。《從跨文化比較觀點分析「武俠電影」與「西部電影」之社會文化意涵》。台北:玄奘大學資訊傳播所論文。
游美惠(2000)。〈傳播成為一門「意義科學」的想像與準備:跨符號的觀點〉。《中華傳播學刊》,17,頁307-350。
楊裕隆(2012)。〈符號理論與應用〉,《科學發展》,478,頁16-22。
賈士蘅(譯)(2005)。美國史─深入淺出普及本。(原作者:Alan, A.)。台北:台灣商務印書。(原著出版於2003)
賈放(譯)(2006)。故事形態學。(原作者:Vladimir, P.)。北京:中華書局。(原著出版於1928)
趙雅麗(201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8,頁5-42。
劉紀婷(2009)。《王家衛電影敘事分析:以《2046》為例》。台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編輯室(2012)。〈超級英雄電影:從美漫談起源、發展與改編〉,《cue.電影生活誌》,22,頁39-55。
鄭保國(2009)。美國霸權探析。台北:威秀。
簡妙如(譯)(1999)。大眾傳播媒體新論。(原作者:Taylor,L.&Willis,A.)。台北:韋伯文化。(原著出版於1999)
關中(2005)。意識形態和美國外交政策。台北:臺灣商務印刷。
英文部分
Bordwell, D. & Thompson, K.(2003), Film art: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
Chandler, D.(2007), Semiotics: The Basics(2nd edn). London: Routledge.
Fingeroth, Danny.(2004), Superman on the Couch: What Superheroes Really Tell Us About Ourselves and Our Society. New York: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Guback T. H.(1985), Hollywood’s Introduction Market Balio T. The American Film Industry, Revised Edition. 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Henry K.(1994), Diplomac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Newcomb H.(1997), Encyclopedia of Television. Chicago: Fitzroy Dearborn.
Puttnam D.(1997), The Undeclared War: The Struggle for Control of the World’s Film Industry. London: Harper Collins.
Robert A. H.(1969), The End of Ideology Debate.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網站部分
Box Office Mojo,http://www.boxofficemojo.com/alltime/world/?pagenum=1&p=.htm,統計時間截至於2015年5月30日。
Duke University Libraries- Comic Book Cultures。取自:http://library.duke.edu/exhibits/comicbookcultures/
hypesphere(2015,7月21日)。取自:〈內憂與外患!叱吒風雲的漫威影業將面對的危機與轉機〉,專欄報導,http://www.hypesphere.com/archives/56185
hypesphere。〈你累了嗎?未來4年會有將近30部超級英雄電影接連上映!〉,專欄報導,取自:http://www.hypesphere.com/archives/34099
IGN(2009,8月2日)。取自:〈TOP 12 FORTHCOMING FRANCHISE REBOOTS〉,專欄報導,http://www.ign.com/articles/2009/08/25/top-12-forthcoming-franchise-reboots。
marvel漫威官方網站。取自:http://marvel.com/
Screen rant漫威角色介紹。取自:http://screenrant.com/marvel-comics-movies-characters-carl-6766/
Screenwriterle(2015,5月31日)。〈要問漫威?維基百科排我後面!Geek-base創辦人──POPO〉Leo chang,取自:http://screenwriterleo.com/inteview-with-popo/
教育部(2015)。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取自:http://goo.gl/lxyv6a
查查漢語辭典,英雄主義解釋,http://tw.ichacha.net/hy/%E8%8B%B1%E9%9B%84%E4%B8%BB%E7%BE%A9.html
超級英雄談Super hero talk。取自:http://www.superherotalk.com/
漫威民間維基百科。取自:http://marvel.wikia.com/wiki/Main_Page
漫威宇宙時間軸。取自:http://www.nydailynews.com/entertainment/music-arts/captain-america-lives-article-1.34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