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4)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13 14: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詩芳
研究生(外文):WANG,SHIH-FANG
論文名稱:解讀「漫威」英雄與美國國際情勢的對話──以美國隊長、鋼鐵人、無敵浩克為分析對象
論文名稱(外文):Interpreting the Dialogue between "Marvel" Super Hero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its Current International Affairs - with Captain America, Iron Man, and The Incredible Hulk as points of analysis
指導教授:夏士芬夏士芬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IA,SHIH-FEN
口試委員:葉明德盧嵐蘭
口試委員(外文):YEN,MING-DEHLU,LAN-LAN
口試日期:2016-06-3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新聞學系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新聞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9
中文關鍵詞:漫威英雄美國主義國際情勢媒體形象建構
外文關鍵詞:MarvelHeroAmericanismInternational SituationConstruction of Media Imag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13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漫威電影近年來位居全球票房電影前五十名,有著濃厚的英雄文化與美國主義,反映美國的文化、信念、價值和習俗,用最短時間深刻影響著人們。
本文使用普洛普的《故事型態學》的角色與功能,分析漫威電影中英雄角色之形象建構,並用索敘爾與皮爾斯的圖像觀察美國意象,再將兩者對照美國國際情勢的轉移,藉由電影看美國主義如何傳達,了解美國如何透過電影與國際對話。
研究發現正派角色展現濃厚的個人主義與英雄主義,但反派角色也是為了自己正義而存在,刺激正派角色成就其反思性的英雄主義;美國意象除了在英雄身上,在邦交國與貿易國的領土上也隨處可見,將美國的精神與價值延伸至世界各地,保衛各國的同時也創造美國的最大利益;新武器與新能源是美國創新精神的展現,創新失敗考驗美國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成功則成為利他精神與利己精神的實力保證;此外,新聞媒體所扮演角色,從政府的宣傳者逐漸轉為告知與監督的角色。

Marvel Studios' movies are mostly among the top 50 globally in recent 20 years. Those movies strongly reflect heroism, Americanism, American culture, beliefs, values and customs.
This study focuses in analyzing these three Marvel Studios Heroes’, like “Captain America”, “Iron Man”, and “The Incredible Hulk”, dramatis personae and their functions by using Vladimir Propp’s Morphology of the Folk Tale plus Ferdinand de Saussure and Charles Sanders Peirce’s Semiology in order to bring out the Americanism through these three movies. On top of these, this study will also consolidate all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se heroism Hollywood movies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of the United States’ current status.
Studies have showed that these Marvel’s heroes are elaborating strong Americanism and heroism, which spared the symbolism of United States worldwide. Since WWII, United States had helped multiples countries on maintaining their safety, peace and also governance and these countries had brought in high economic benefits for United States. On the other hand, United States has invested lots of resources in innovating new weapons and power source to keep up through those trail and errors. On top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media has swapped its responsibilities from government advertisers to informer and monitors.

目錄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意識 2        
第二章、文獻探討       4 
 第一節、電影、英雄文化 4            
 第二節、美國國際情勢的關係   8              
  壹、二戰前:從孤立主義轉向進步主義(1898-1938) 8      
  貳、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 9           
  參、冷戰時期(1945-1991) 10         
  肆、後冷戰時期(1991-至今) 12          
 第三節、意識形態:英雄主義與美國主義 14        
 第四節、「漫威」、「漫威」的英雄與英雄型塑 23         
  壹、《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 27          
  貳、《鋼鐵人》(Iron Men) 28               
  參、《無敵浩克》(The Hulk) 29        
  肆、「漫威」電影與政治目標 31        
 第五節、相關研究與研究問題   32         
  壹、相關研究 32       
  貳、研究問題 33       
第三章、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普洛普與圖像意象 35         
  壹、理論:普洛普的《民間故事的形態學》 35         
  貳、方法論:索緒爾與皮爾斯的圖像意象 45        
 第二節、文本分析 48       
 第三節、研究設計 51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分析  58      
 第一節、電影角色與功能分析 58        
  壹、《美國隊長》 59        
  貳、《無敵浩克》    70               
  參、《鋼鐵人》    81              
  肆、小結        97                
 第二節、圖像之英雄意涵分析 98                
  壹、《美國隊長》    98                  
  貳、《無敵浩克》    106                  
  參、《鋼鐵人》     110                
  肆、小結       113       
 第三節、英雄角色、功能、圖像與國際情勢的分析  115      
  壹、《美國隊長》                 115   
  貳、《無敵浩克》             117  
  参、《鋼鐵人》                 119      
  肆、小結         121  
第五章、結論                    122   
 第一節、研究發現                 122    
 第二節、研究限制與建議              124
參考文獻                    127  

中文部分(依作著姓氏筆畫數排序)
王志敏(譯)(2006)。想像的能指。(原作者:Christian, 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原著出版於1993)
王亞民、張淑明、劉玉琴(譯)(2007)。英雄史詩的起源。(原作者:E. M. Мелетииский)。北京:商務印書館。(原著出版於1928)
王受之(2009)。動漫畫設計(上冊)。台北:藝術家。
王漢鵬(2003)。《外國電影在台灣市場形成主流之分析~以好萊塢電影為例》。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
王曉寒(2001)。《流行語粉有趣》─兼論新聞中的英語辭句。台北:台灣商務。
江承翰(2014)。《臉書成癮與英雄假面之現原形創作》。台中: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論文。
米靜、馬夢妮、王瓊、顧博(譯)(2010)。美國電影美國文化。(原作者:John, B.)。北京:人民出版。(原著出版於2005)
何建平(2006)。好萊塢電影機制研究。上海:三聯書店。
李中文(譯)(2010)。美國說了算:談論世局變化中的美國強權。(原作者:Noam, C.)。台北:博雅書屋。(原著出版於2007)
李天鐸(譯)(1987)。電視與當代批評理論。(原作者:Allen, R.C.)。台北:遠流。(原著出版於1993)
李天鐸(譯)(1997)。電影與當代批評理論。(原作者:Lapsley,R.&Westlake,M.)。台北:遠流。(原著出版於1993)
李思屈、劉研(2013)。〈論傳播符號學的學理邏輯與精神邏輯〉,《新聞與傳播研究》,8,頁29-37。
李恒基、楊遠嬰(2006)。外國電影理論文選(修訂本)下冊。北京:三聯書店。
李錦云(2009)。〈英雄主義和國家文化形象的樹立―中美軍事電影創作的跨文化比照〉,《電影評介》,19,頁6-7。
杜雲之(1967)。美國電影史。台北:文星叢刊。
徐海娜(2011)。影像中的政治無意識─美國電影中的保守主義。北京:中央編譯。
徐嘉廉(2008)。《美國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常江(2011)。帝國的想像與建構:美國早期電影史。北京:北京大學。
張景智(譯)(1992)。索緒爾。(原作者:Jonathan, C.)。台北:桂冠。(原著出版於1991)
張貴萍(2013)。《媒體英雄之再現:電影《閃靈殺手》之敘事分析》。高雄:文藻外語學院碩士論文。
梁欣如(1993)。電視新聞神話的解讀。台北:三民書局。
陳秋印(2012)。《我論英雄 論我英雄》。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所碩士論文。
曾思維(2010)。《從跨文化比較觀點分析「武俠電影」與「西部電影」之社會文化意涵》。台北:玄奘大學資訊傳播所論文。
游美惠(2000)。〈傳播成為一門「意義科學」的想像與準備:跨符號的觀點〉。《中華傳播學刊》,17,頁307-350。
楊裕隆(2012)。〈符號理論與應用〉,《科學發展》,478,頁16-22。
賈士蘅(譯)(2005)。美國史─深入淺出普及本。(原作者:Alan, A.)。台北:台灣商務印書。(原著出版於2003)
賈放(譯)(2006)。故事形態學。(原作者:Vladimir, P.)。北京:中華書局。(原著出版於1928)
趙雅麗(201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8,頁5-42。
劉紀婷(2009)。《王家衛電影敘事分析:以《2046》為例》。台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編輯室(2012)。〈超級英雄電影:從美漫談起源、發展與改編〉,《cue.電影生活誌》,22,頁39-55。
鄭保國(2009)。美國霸權探析。台北:威秀。
簡妙如(譯)(1999)。大眾傳播媒體新論。(原作者:Taylor,L.&Willis,A.)。台北:韋伯文化。(原著出版於1999)
關中(2005)。意識形態和美國外交政策。台北:臺灣商務印刷。

英文部分
Bordwell, D. & Thompson, K.(2003), Film art: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
Chandler, D.(2007), Semiotics: The Basics(2nd edn). London: Routledge.
Fingeroth, Danny.(2004), Superman on the Couch: What Superheroes Really Tell Us About Ourselves and Our Society. New York: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Guback T. H.(1985), Hollywood’s Introduction Market Balio T. The American Film Industry, Revised Edition. Madison: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Henry K.(1994), Diplomacy.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Newcomb H.(1997), Encyclopedia of Television. Chicago: Fitzroy Dearborn.
Puttnam D.(1997), The Undeclared War: The Struggle for Control of the World’s Film Industry. London: Harper Collins.
Robert A. H.(1969), The End of Ideology Debate.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網站部分
Box Office Mojo,http://www.boxofficemojo.com/alltime/world/?pagenum=1&p=.htm,統計時間截至於2015年5月30日。
Duke University Libraries- Comic Book Cultures。取自:http://library.duke.edu/exhibits/comicbookcultures/
hypesphere(2015,7月21日)。取自:〈內憂與外患!叱吒風雲的漫威影業將面對的危機與轉機〉,專欄報導,http://www.hypesphere.com/archives/56185
hypesphere。〈你累了嗎?未來4年會有將近30部超級英雄電影接連上映!〉,專欄報導,取自:http://www.hypesphere.com/archives/34099
IGN(2009,8月2日)。取自:〈TOP 12 FORTHCOMING FRANCHISE REBOOTS〉,專欄報導,http://www.ign.com/articles/2009/08/25/top-12-forthcoming-franchise-reboots。
marvel漫威官方網站。取自:http://marvel.com/
Screen rant漫威角色介紹。取自:http://screenrant.com/marvel-comics-movies-characters-carl-6766/
Screenwriterle(2015,5月31日)。〈要問漫威?維基百科排我後面!Geek-base創辦人──POPO〉Leo chang,取自:http://screenwriterleo.com/inteview-with-popo/
教育部(2015)。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取自:http://goo.gl/lxyv6a
查查漢語辭典,英雄主義解釋,http://tw.ichacha.net/hy/%E8%8B%B1%E9%9B%84%E4%B8%BB%E7%BE%A9.html
超級英雄談Super hero talk。取自:http://www.superherotalk.com/
漫威民間維基百科。取自:http://marvel.wikia.com/wiki/Main_Page
漫威宇宙時間軸。取自:http://www.nydailynews.com/entertainment/music-arts/captain-america-lives-article-1.34564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