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專書
R.麥克法夸爾、費正清(J. K. Fairbank)編,謝亮生等譯,《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革命的中國的興起1949-1965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王神蔭,《聖詩典考》(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85)。
江玉玲,《聖詩歌:臺灣第一本教會聖詩的歷史溯源》(臺北: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4)。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著,《大陸地區宗教法規彙編》(臺北:陸委會,1995)。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著,《大陸宗教現況簡介》(臺北:陸委會,1996)。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著,《大陸宗教概況(一九九六年-二〇〇一年)》(臺北:陸委會,2002)。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總經銷,2003)。
凌忍揚編,《世紀頌讚》(香港:浸信會出版社,2001)。
孫清吉,《樂學原論》(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
財團法人臺灣福音書房編輯部經文譯,《舊約聖經(恢復本)》(臺北:臺灣福音書房,2007)。
梁元生,《基督教與中國》(臺北:宇宙光全人關懷,2006)。
郭乃惇,《臺灣基督教音樂史綱》(臺北:橄欖基金會,1986)。
郭乃惇、楊麗仙,《教會音樂:本色化聖樂的沉思》(臺北:出版者不詳,1988)。
陳永發,《最近兩百年中國史(3)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下)》(臺北:聯經,2001)。
張釗維,《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臺北:時報文化,1994)。
張釗維,《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臺灣現代民歌運動史》(臺北:滾石文化,2003)。
康培.摩根(G. Campbell Morgan)著、王林秀芬譯,《聖經中的偉大篇章》(臺北:更新傳道會,2005)。
麥愛鄰,《教會音樂史》(臺南:人光出版,1993)。
鹿嶋春平太著,趙佳誼、張明敏譯,《聖經圖解》(臺北:商周出版,2003)。
陶曉清總監、馬世芳執行主編,《永遠的未央歌:現代民歌/校園歌曲20年紀念冊》(臺北:臺灣滾石唱片,1995)。
景杉主編,《中國共產黨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
黃武東、徐謙信合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年譜》(臺南:人光出版,1995)。
彭蒙惠口述、李文茹執筆,《愛是一生的堅持:彭蒙惠傳奇》(臺北:宇宙光全人關懷,2006)。
楊森富編著,《中國基督教史》(臺北:臺灣商務)。
楊森富,《中華基督教本色化論文集》(臺北:宇宙光全人關懷,2006)。
葉薇心、楊淑清,《一生的朋友—彭蒙惠》(臺北:彭蒙惠英語,2010)。
趙士林,段琦主編,《基督教在中國—處境化的智慧》(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
趙天恩、莊婉芳,《當代中國基督教發展史1949-1997》(臺北:中福出版有限公司,1997)。
熊自健,《中共政權下的宗教》(臺北:文津,1998)。
臺視四十年編輯委員會編輯,李滋潤總編輯,《臺視四十年–中華民國五十一年至九十一年》(臺北:臺灣電視公司,2002)。
臺灣教會公報週刊編,《臺灣古早教會巡禮》(臺南:人光出版,1997)。
劉同蘇、王怡,《觀看中國城市家庭教會》(臺北:基文社,2012)。
鄭翰龍,《更美的事奉》(臺北:榮光傳道會,1989)。
駱維道,《教我頌讚—追求適況的教會音樂》(臺南:人光出版社,1992)。
駱維道、林怡娟,《世紀新聖詩導唱》(臺南:臺南神學院基金會教會音樂教育研究中心,2003)。
薛宗明,《臺灣音樂辭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
謝洪賚,《中國耶穌教會小史》(合肥:黃山書社,2005)。
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Roderick MacFarquhar)、沈邁克(Michael Schoenhals)著,關心譯,《毛澤東最後的革命》(新店:左岸文化出版,2009)。
二、臺灣期刊
王成勉,〈基督教在華史中文書目選要〉《所傳為何?基督教在華宣教的檢討》(臺北:國史館,2000),頁247-273。
王成勉,〈試論八九年以來中共對基督教之政策〉《亞洲研究》,第6期,1993年11月12日,頁65-87。江玉玲,〈每個時代有它自己的「敬拜讚美」〉《新使者》,第102期,2007年10月10日,頁30-34。
朱執事﹝朱約信﹞,〈大家都愛敬拜讚美?!〉《新使者》,第102期,2007年10月10日,頁20-25。
林淑娜,〈從德國的教會音樂經驗說起〉《新使者》,第107期,2008年8月10日,頁54-58。
林皙陽,〈關於曲調(一)–曲調的來源〉《新使者》,第34期,1996年6月10日,頁33-35。第35期,1996年8月10日,頁33-34。
林皙陽,〈關於曲調(二)–取調命名原則〉《新使者》,第35期,1996年8月10日,頁30-33。
哈尤‧尤道,〈原住民教會音樂創作現況〉《新使者》,第102期,2007年10月10日,頁35-38。
柯玲真,〈敬拜讚美與長老教會〉《新使者》,第103期,2007年12月10日,頁55-57。
翁佩貞,〈英加長老教會聖詩在臺發展–兼論教會聖詩之本土化〉《新使者》,第102期,2007年10月10日,頁4-11。
陳雅君、林淑芬,〈流行音樂可以有福音嗎?–訪黃國倫〉《新使者》,第102期,2007年10月10日,頁26-29。
莊春榮,〈玉山神學院教會音樂系之展望〉《福音與文化-玉山神學院學報》,第3期,1994年9月,頁120-125。楊士養、龔書森、杜英助合撰,〈臺南神學院九十年院史〉《神學與教會》,第6卷第3、4期合刊,1967年3月,頁3-64。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音樂宣教)乎?〉《新使者》,第86期,2005年2月10日,頁37-39。
鄭明堂,〈傳統聖樂如何與「敬拜讚美」和好?〉《新使者》,第102期,2007年10月10日,頁59-64。
駱維道,〈從音樂立場看「敬拜讚美」〉《神學與教會》,第二十三卷,第一期,1997年,頁1-2。駱維道,〈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新《聖詩》編輯理念與實踐之挑戰〉《新使者》,第102期,2007年10月10日,頁12-19。
三、大陸期刊
王旋,〈基督教贊美詩在近代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S1期,頁63-68。
王晨旭、劉佳佳,〈簡述西方基督教音樂在中國的傳播情況〉《民營科技》,2010年02期,頁73。
王鑫,〈1994-2004中國大陸基督教音樂理論研究綜述〉《藝術百家》,2006年03期,頁
24、頁102-103。
朱科倫,〈探索有中國特色的聖樂事奉〉《天風》,第9期,2000年,頁39-40。
吳孟慶,〈為人民而歌——中國基督教的圣樂〉《天風》,2005年01期,頁56-57。
李悅,〈論基督教圣詩音樂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本土音樂的交流融合〉《黃河之聲》,2009年07期,頁92。
吳隆升,〈家庭教會與和諧社會構建問題探析〉《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期,2009年,頁30-34。
李霞、蕭昱,〈淺談基督教音樂的發展〉《大舞臺》,2010年03期,頁25。
卓永強、柳之茂,〈試論基督教在我國傳播的方法〉《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頁101-104。
卓新平,〈基督教音樂在中國的傳播〉《中國宗教》,2007年08期,頁32-34。
苗文,〈「家庭教會」悄然興起〉《橋園》,第2期,1994年,頁33。
徐牧,〈關於中國讚美詩曲調民族化的問題〉《天風》,第3期,2001年,頁46-47。
陳小魯,〈內地的新教讚美詩史略〉《天風》,第7期,2005年,頁44-45。
郭峰,〈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的思考〉《天風》,2001年09期,頁23-24。
陳偉,〈中國基督教聖詩發展概況〉《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第3期,2003年,頁38-43、62。
陳偉,〈中國近、現代音樂家與讚美詩(一)〉《天風》,第11期,2009年,頁42-43。
陳偉,〈中國近、現代音樂家與讚美詩(二)〉《天風》,第12期,2009年,頁52-53。
梅康鈞,〈新中國處境中的神學路向——丁光訓主教的神學思想〉《中國宗教》,2009年12期,頁19-21。
曹聖潔,〈參與編輯《讚美詩(新編)補充本》感言〉《天風》,第12期,2009年,頁48-50。
楊和平、王志芳,〈基督教音樂在中國的傳播〉《音樂探索》,2010年04期,頁55-59。
楊周懷,〈關於《讚美詩(新編)史話》〉《天風》,第1期,1994年,頁44。
楊周懷,〈基督教的愛國讚美詩〉《中國宗教》,第4期,1996年,頁24-25。
褚煒,〈基督教文化對我國音樂發展的影響〉《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第3期,2003年9月,頁45-48。
漢芮,〈中國基督教記事—現當代部分〉《生命季刊》,第3卷第4期,總第12期,1999年12月,頁15。
諸煒,〈近二十年來中國國內基督教音樂文化研究文獻綜述〉《飛天》,2010年18期,頁101-104。
濮榮健,〈當代中國「獨立的基督徒」〉《合肥教育學院學報》,第3期,2002年8月,頁43-44。
羅黎光,〈淺談讚美詩的音樂創作〉《天風》,第3期,2004年,頁34-35。
四、網路期刊文章
Pictorials救傳季訊http://www.ortv.com/index.php/tw/news-/pictorials。
小敏,〈神的靈感動我高歌〉《傳書雙月刊》,2004年10月號。2013年6月22日,取自http://www.ccmhk.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2844&Pid=16&Version=71&Cid=37&Charset=big5_hkscs。
田展艾,〈教會音樂與時代的對話〉,2009年12月31日,取自http://tbts119.blogspot.com/2006/11/blog-post_26.html。
宋煒,〈中國現代基督教讚美詩的流傳與創作現狀分析〉,2009年12月31日,取自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789671/。
邢福增,《新酒與舊皮袋—中國宗教立法與〈宗教事務條例〉解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2006)。2013年4月20日,取自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3804。
吳獻章,〈談聖樂的威力–跨世紀之音〉,2009年12月31日,取自
http://wwwlibe.ces.org.tw/library/thesis_04.html。
神州通訊(十字架專刊、天歌2012會刊、彼岸專刊、神州專刊、福音專刊)http://www.chinasoul.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621&Itemid=49&lang=zh-cn。
國度復興報,〈福爾摩莎角落裡的微光-彭蒙惠的臺灣之愛〉,2012年1月31日,取自http://haleluya.cc/web/10402/16;jsessionid=A45B148E5DDD0D7ED357C80EC1A6334E?p_p_id=62_INSTANCE_rzJN&p_p_action=0&p_p_state=maximized&p_p_mode=view&_62_INSTANCE_rzJN_struts_action=%2Fjournal_articles%2Fview&_62_INSTANCE_rzJN_groupId=10402&_62_INSTANCE_rzJN_articleId=266806&_62_INSTANCE_rzJN_version=1.0。
張真光,〈從《守望》雙月刊看浸信會的聖樂活動〉臺灣浸信會神學院,浸信會在臺歷史的評估與未來展望研討會1999年4月,2010年7月23日,取自http://www.tbtsf.org.tw/doc/meet/sub7.doc。
蔡少琪,〈《十字架—耶穌在中國》、家庭教會和迦南詩選:激勵人心的見證和詩歌〉,2010年7月26日,取自http://www.chinesetheology.com/News/CanaanSongsAndWesley.htm。
劉良模,〈怎樣開好教會控訴會〉《天風》,第264期,1951年5月19日,頁5。2013年2月4日,取自http://www.ttc.edu.sg/csca/epub/tf/tf1951.htm。
歐秀慧,〈詩歌曲調的選用與信仰進路的關係〉,2013年7月2日,取自http://www.tychurch.org.tw/bible/04-9.htm。
劇艷光,〈30年宗教政策備忘錄〉《中國民族報》,2012年3月27日。2013年2月23日,取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327/17/5719126_198333314.shtml。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3804。
駱維道,〈教會音樂與民俗音樂:臺灣教會會眾聖詩之尋根〉,2009年12月1日,取自http://life.fhl.net/Literature/plebeian/p11.htm。
五、報紙
〈中國基督教在新中國建設中努力的途徑〉《人民日報》1950年9月23日第一版。
〈基督教人士的愛國運動〉《人民日報》1950年9月23日第一版。
〈這是為什麼?〉《人民日報》1957年6月8日第一版。
〈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人民日報》1966年6月1日第一版。
〈我們的朋友遍天下〉《人民日報》1971年4月9日第六版。
〈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到京〉《人民日報》1971年4月11日第六版。
〈我體育總會設宴歡迎美國乒乓球代表團〉《人民日報》1971年4月12日第六版。
〈宗教界人士認真學習鄧小平講話 擁護黨中央國務院正確決策〉《人民日報》1989年6月24日第二版。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三道:菜色豐富 不吃可惜〉《臺灣教會公報》,第2565期,2001年4月29日。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十一道:新型態敬拜讚美搖滾福音樂團〉《臺灣教會公報》,第2573期,2001年6月24日。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十八道:Gospel&The Gospel〉《臺灣教會公報》,第2580期,2001年8月12日。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十九道:我們長老教會要自立自強〉《臺灣教會公報》,第2581期,2001年8月19日。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二十道:教會界不阿們的基督徒歌手〉《臺灣教會公報》,第2582期,2001年8月26日。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28道:用啥音樂傳福音〉《臺灣教會公報》,第2590期,2001年10月21日。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29道:放輕鬆〉《臺灣教會公報》,第2591期,2001年10月28日。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32道: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臺灣教會公報》,第2594期,2001年11月18日。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34道:流行巨星的Christmas party〉《臺灣教會公報》,第2596期,2001年12月2日。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37道:CCM史上最暢銷之CHRISTMAS專輯〉《臺灣教會公報》,第2599期,2001年12月23日。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47道:搖滾福音Rock’N Roll Gospel〉《臺灣教會公報》,第2610期,2002年3月10日。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56道:兼吃教會市場與流行市場〉《臺灣教會公報》,第2620期,2002年5月19日。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63道:敬拜讚美合輯一大堆〉《臺灣教會公報》,第2627期,2002年7月7日。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66道:「流行福音歌」在臺灣(上)〉《臺灣教會公報》,第2630期,2002年7月28日。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67道:「流行福音歌」在臺灣(下)〉《臺灣教會公報》,第2631期,2002年8月4日。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72道:教會愛唱的「世俗流行歌」〉《臺灣教會公報》,第2636期,2002年9月8日。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74道:福音歌手翻唱「流行歌」〉《臺灣教會公報》,第2638期,2002年9月22日。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80道:最稱職的「兼差福音」樂團–U2〉《臺灣教會公報》,第2644期,2002年11月3日。
義光教會朱執事﹝朱約信﹞,〈開天窗–CCM開胃菜 第82道:以U2的音樂來敬拜〉《臺灣教會公報》,第2646期,2002年11月17日。
賴永祥,〈教會史話59「聖詩歌」所加的詩〉《臺灣教會公報》,第1938期,1989年4月23日。
六、學位論文
王秀緞,〈福州基督教會音樂與詩歌研究—以基督徒聚會處詩歌為個案〉,福州:福建師範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王鑫,〈基督教(新教)聖詩音樂中國本色化探討〉,南京:南京藝術學院西方音樂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左紹棠,〈中國大陸基督教政教關係:新制度論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林引雯,〈「救世傳播協會」(ORTV)的福傳與臺灣英語教育〉,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林怡伶,〈當代基督教音樂探討-從朱約信的「開天窗-CCM開胃菜」專欄談起〉,臺北:私立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林怡娟,〈「聖詩」做為基督徒信仰型塑的探討〉,臺南:臺南神學院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翁佩貞,〈基督教聖詩在臺發展(1895-1964)-以英加長老教會為例〉,台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高瑞穗,〈變遷中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會眾詩歌〉,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楊盈箴,〈華語流行福音音樂行銷策略之研究〉,臺北:私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含碩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蔡巧莉,〈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音樂之創作(1936年至1996年)〉,臺北:私立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鄭仲甫,〈中國大陸基督教家庭教會管理法制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蕭匡妤,〈臺灣基督教專職聖樂事奉團體之研究-以天韻合唱團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鍾綺華,〈七0年代「校園民歌」之內蘊與藝術性探討〉,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鐘珮文,〈晚清基督新教在臺聖詩佈道之研究-以英、加長老會為例(1865-1900)〉,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七、網站資料
天韻合唱團http://www.hms.org.tw/
朱約信音樂專欄http://youth.pct.org.tw/ccm/
神州傳播協會http://www.chinasoul.org/
救世傳播協會http://www.ortv.com/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http://www.laijohn.com/
讚美詩網http://www.zanmeishi.com/artist/cannan.html
八、視聽媒體資料
神州傳播協會,《十字架—耶穌在中國》(神州傳播協會,2003)。
財團法人和散那福音傳播基金會,《迦南詩選—神與華人心弦的共鳴(1)1-50首》(臺北:財團法人和散那福音傳播基金會,2001)。
財團法人和散那福音傳播基金會,《迦南詩選—神與華人心弦的共鳴(2-1)51-75首》(臺北:財團法人和散那福音傳播基金會,2003)。
財團法人和散那福音傳播基金會,《迦南詩選—神與華人心弦的共鳴(2-2)76-100首》(臺北:財團法人和散那福音傳播基金會,2003)。
蘇文峰,《中國教會史—第十課:一九四九年之後的中國教會》神州培訓資料中心發行,雅比斯工作室製作。2013年1月22日,取自http://bible.fhl.net/annouce/annouce84.html。http://www.youtube.com/watch?v=mzghik7Y4bg&feature=gv。
九、樂譜資料
呂小敏,《迦南詩選》(臺北:中福出版有限公司及和散那福音傳播基金會,2001)。
財團法人臺北市基督教救世傳播協會,《天韻之歌 天韻創作專輯1-6簡譜版(1)》(臺北:彭蒙惠英語出版社,1988)。
財團法人臺北市基督教救世傳播協會,《天韻 天韻創作專輯7-10簡譜版(2)》(臺北:彭蒙惠英語出版社,1995)。
財團法人臺北市基督教救世傳播協會,《天韻 天韻創作專輯11-17簡譜版(3)》(臺北:彭蒙惠英語出版社,2003)。
財團法人臺北市基督教救世傳播協會,《天韻創作專輯之十八 咱是一場戲 臺語專輯合唱譜》(臺北:天韻出版社,2005)。
財團法人臺北市基督教救世傳播協會,《天韻劉俠紀念專輯 把愛留下 合唱譜》(臺北:天韻出版社,2006)。
財團法人臺北市基督教救世傳播協會,《天韻創作專輯之二十 祢的手永遠比我大 合唱譜》(臺北:基督教救世傳播協會天韻出版社,2007)。
財團法人臺北市基督教救世傳播協會,《天韻創作專輯之二十一 聖經歌篇Ⅵ 穿越的聲音 合唱譜》(臺北:基督教救世傳播協會天韻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