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料
〈中央宣傳部關於《武訓傳》討論給華東局和上海市委的指示〉,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中共中央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1950年10月10日,收錄於中共中央文獻硏究室編,《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冊1,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頁420-423。
〈中共河北省委會關於武訓實際情況的調查報告〉,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文化部關於電影業五個暫行辦法〉,原載於《文化工作文件資料彙編》(一),文化部辦公廳編印,收錄於吳迪(啓之)編,《中國電影研究資料:1949─1979》,卷上,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頁67-71。
〈毛澤東關於紀念武訓的學校、碑文和建築等處理辦法的批語〉,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華北局宣傳部對於處置現有紀念武訓辦法的意見〉,河北省檔案館,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關於在文學藝術界開展整風學習運動的指示〉,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文藝幹部整風學習的報告〉,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毛澤東,〈不要四面出擊〉,1950年6月6日,收錄於《毛澤東選集》,卷5,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頁21-24。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5月,收錄於《毛澤東選集》,卷3,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年,頁804-835。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1月,收錄於《毛澤東選集》,卷2,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頁623-670。
毛澤東,〈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1951年5月20日,《毛澤東選集》,卷5,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頁46-47。
周恩來,〈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1949年7月6日,《周恩來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頁351-358。
孫瑜編導,《武訓傳》影片,上海:上海崑崙影業公司,1951年。
陽翰笙,〈國統區進步的戲劇電影運動〉,原載於《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紀念文集》,新華書店,1950年版,收錄於吳迪(啓之)編,《中國電影研究資料:1949─1979》,卷上,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頁24-34。
董渭川,〈錯誤在於我的「教育」觀點〉,原載於中國民主同盟南方總支部宣傳委員會編,《文教工作者的思想改造問題》,冊下,廣州:人間書屋,1952年,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歐陽予倩等人,〈電影政策獻議〉,文化部存檔資料,收錄於吳迪(啓之)編,《中國電影研究資料:1949─1979》,卷上,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頁3-5。
蔡楚生,〈在文化部電影局藝術委員會擴大座談會上的發言〉,文化部存檔資料,收錄於吳迪(啓之)編,《中國電影研究資料:1949─1979》,卷上,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頁45-51。
二、專書
丁亞平,《影像中國:中國電影藝術1945-1949》,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
李玲,《書生辦報?死人辦報?──人民日報社長、總編輯鄧拓傳》,台北:新銳文創,2011年。
汪朝光,《影藝的政治──民國電影檢查制度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
沈志華主編,《中蘇關係史綱:1917~1991年中蘇關係若干問題再探討》,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周玉山,《大陸文藝論衡》,台北:東大圖書,1990年。
孫瑜,《大路之歌》,台北:遠流出版,1990年。
袁晞,《武訓傳批判紀事》,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
袁鷹,《風雲側記──我在人民日報副刊的歲月》,香港:明報出版社,2007年。
高杰,《延安文藝座談會紀實》,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高新民、張樹軍著,《延安整風實錄》,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啓之,《毛澤東時代的人民電影(1949-1966年)》,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2010年。
啓之,《揭秘中國電影,讀解文革影片》,台北:新銳文創,2013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程季華,《中國電影發展史》,第二卷,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年。
楊先材主編,《中國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2年。
齊茂吉,《林彪政變》,紐約:明鏡出版社,2016年。
戴晴,《梁潄溟.王實味.儲安平》,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89年。
三、學位論文
于文,〈電影《武訓傳》批判運動評述〉,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王曉瑜,〈電影《武訓傳》事件與共和國文學語境的生成〉,西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吳濤,〈「不合時宜」的一代人──大歷史視野下《武訓傳》批判相關現象研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邱志誠,〈胡耀邦與中共黨內鬥爭之研究(1977–1987)〉,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唐璐,〈毛澤東與電影《武訓傳》的批判〉,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夏振斌,〈大眾傳媒與思想文化領域的政治批判──以電影《武訓傳》批判運動為例〉,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張慶香,〈漂浮的能指──《武訓傳》批判的話語分析〉,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許瓊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楊俊,〈批判電影《武訓傳》運動研究──從歷史語境的角度〉,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06 年。
翟斯羽,〈《武訓傳》批判研究〉,哈爾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趙青,〈電影《武訓傳》批判的反思〉,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鄭振華,〈電影《武訓傳》「討論」運動與中國當代文學的發生〉,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四、論文
(一)期刊論文
吳迪,〈審查與監督:十七年中國電影〉,《電影藝術》,期6(2005),頁122-127。
李家驥回憶、楊慶旺執筆,〈隨江青參加武訓歷史調查〉,《百年潮》,6期(2007),頁78。
李緒基、孫永都紀錄整理,〈趙國璧同志談當年調查武訓其人其事的一些情況〉,《聊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期4(1985)。收錄於吳迪(啓之)編,《中國電影研究資料:1949─1979》,卷上,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頁161-163。
李緒基、孫永都記錄整理,〈司洛路同志談《武訓歷史調查記》的寫作情況〉,《聊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期4(1985)。收錄於張明主編,《武訓研究資料大全》,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1年,頁824-829。
張碩果,〈建國初期中國大陸電影審查考略〉,《新聞大學》,期2(2011),頁113-121。
馮毅之,〈要從《武訓歷史調查記》的調查中吸取教訓〉,《齊魯學刊》,期1(1981),頁38-39。
黃清源,〈武訓與宋景詩〉,《齊魯學刊》,期3(1986)。收錄於吳迪(啓之)編,《中國電影研究資料:1949─1979》,卷上,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頁163-168。
錢江、朱悅華,〈袁水拍和武訓歷史調查團──新發現的袁水拍筆記揭開一個謎之三〉,《世紀》,期3(2015),頁52-55。
(二)專書論文
余英時,〈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論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與匯流〉,《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1976年,頁1-46。
余英時,〈打天下的光棍──毛澤東一生的三部曲〉,《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台北 :三民書局,頁39 -48。
余英時,〈從中國史的觀點看毛澤東的歷史位置〉,《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台北 :三民書局, 2013年,頁 25 -33。
李輝,〈再聽絕響──趙丹和他的獄中交代〉,李輝主編、趙丹著,《趙丹自述》,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頁92-109。
黃宗英,〈沒有銷毀、也銷毀不了的──寫在趙丹獄中「報告」之前〉,李輝主編,趙丹著,《趙丹自述》,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頁88-91。
趙丹,〈全面的認罪書〉,李輝主編、趙丹著,《趙丹自述》,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頁118-140。
趙丹,〈我怎樣演武訓〉,1950年12月26日,原載於《大眾電影》第1-2期(1951),趙丹,《銀幕形象創造》,北京:北京聯合出版,2015年,頁63-69。
趙丹,〈寫給王為一〉,李輝主編、趙丹著,《趙丹自述》,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頁208-217。
五、報紙刊物
(一)報紙
〈《武訓傳》討論提綱〉,原載於《文匯報》,1951年5月12日,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武訓歷史調查記》解決了思想問題──記一個座談會上的發言〉,《人民日報》,1951年8月9日,版3。
〈中共上海市委會指示認真討論電影《武訓傳》〉,《人民日報》,1951年5月23日,版1。
〈共產黨員應當參加關於《武訓傳》的批判〉,《人民日報》,1951年5月20日,版3。
〈各大城市討論批判《武訓傳》〉,《人民日報》,1951年5月27日,版1。
〈各方重視對電影《武訓傳》的討論〉,《人民日報》,1951年5月23日,版1。
〈批判武訓是一課生動具體的馬列主義思想教育〉,原載於《東北日報》,1951年6月10日,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把《武訓傳》和《修養》一起扔進垃圾堆〉,《人民日報》,1967年5月27日,版1。
〈把宣揚奴才主義、投降主義的大毒草《武訓傳》連根拔掉──山東冠縣柳林公社貧下中農痛斥反動影片《武訓傳》〉,《人民日報》,1967年6月30日,版4。
〈旅大師範學校竟以「武訓精神」教育學生〉,《人民日報》,1951年6月5日,版3。
〈發動各協會討論《武訓傳》〉,原載於《文匯報》,1951年5月27日,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丁曼公,〈武訓的真面目──評《武訓傳》影片、武訓以及孫瑜先生的檢討〉,《人民日報》,1951年5月29日,版3。
文化部機關革命戰鬥組織聯絡站,〈從批判影片《武訓傳》中引出教訓〉,《人民日報》,1967年5月26日,版8。
王友卿,〈平原省文教廳沒有認真檢討歌頌「武訓精神」的錯誤思想〉,《人民日報》,1951年8月13日,版3。
田漢,〈《武訓傳》使我猛醒〉,原載於《文匯報》,1951年6月13日,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江天,〈馬克思主義對孔孟之道的一次大批判──學習〈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討論〉〉,《人民日報》,1974年7月22日,版2。
汪曾祺,〈武訓的錯誤〉,《人民日報》,1951年5月22日,版3。
周揚,〈反人民、反歷史的思想和反現實主義的藝術──電影《武訓傳》批判〉,《人民日報》,1951年8月8日,版3。
孟冰,〈我們討論了電影《武訓傳》──記中央文學研究所對《武訓傳》的討論〉,《人民日報》,1951年6月16日,版3。
武訓歷史調查團,〈武訓歷史調查記〉,《人民日報》,1951年7月23日─31日,版3。
金紫光,〈從新認識武訓〉,《人民日報》,1951年5月20日,版5。
胡喬木,〈胡喬木說對電影《武訓傳》批判非常片面、極端和粗暴〉,《人民日報》,1985年9月6日,版1。
胡繩,〈為什麼歌頌武訓是資產階級反動思想的表現?〉,原載於《新華月報》,1951年5月25日,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夏衍,〈《武訓傳》事件始末〉,原載於《文匯電影時報》,1994年7月16日。收錄於吳迪(啓之)編,《中國電影研究資料:1949-1979》,卷上,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頁195-200。
夏衍,〈從《武訓傳》的批判檢討我在上海文化藝術界的工作〉,《人民日報》,1951年8月26日,版3。
孫瑜,〈我對《武訓傳》所犯錯誤的初步認識〉,《人民日報》,1951年5月26日,版33
孫瑜,〈影片《武訓傳》前前後後〉,原載於《中國電影時報》,1986年11月29日、12月6日、13日。收錄於吳迪(啓之)編,《中國電影研究資料:1949-1979》,卷上,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頁98。
孫瑜,〈編導《武訓傳》記〉,原載於《光明日報》,1951年2月26日。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張禹,〈武訓歌頌者的思想基礎──改良主義,它在近代中國革命史上起了什麼作用?〉,原載於《文匯報》,1951年7月30日,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梅林,〈對於「武訓」和《武訓傳》的幾點感想〉,原載於《文匯報》,1951年5月28日,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陸萬美,〈我對拍攝電影《武訓傳》底初步檢討〉,原載於《文匯報》,1951年8月31日,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楊耳,〈陶行知先生表揚「武訓精神」有積極作用嗎?〉,《人民日報》,1951年5月16日,版3。
楊嘉林,〈我曾經為武訓流了多次眼淚──關於武訓與《武訓傳》問題學習的個人小結〉,原載於《文匯報》,1951年7月16日,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董渭川,〈由教育觀點評《武訓傳》〉,原載於《光明日報》,1951年2月28日。收錄於張明主編,《武訓研究資料大全》,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1年,頁600-604。
賈霽,〈不足為訓的武訓〉,原載於《文藝報》,1951年5月1日,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趙丹,〈管得太具體 文藝沒希望〉,《人民日報》,1980年10月8日,版5。
鄧友梅,〈武訓在歷史上是個什麼角色?〉,《人民日報》,1951年5月20日,版3。
錢俊瑞,〈從討論武訓問題我們學到些什麼〉,《人民日報》,1951年8月27日,版3。
謝興堯,〈武訓其人其事〉,《人民日報》,1951年5月30日,版3。
(二)刊物
〈上海市討論武訓和《武訓傳》的情況〉,原載於新華通訊社編,《內部參考》,1951年6月21日,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關於《武訓傳》討論情況的來信〉,原載於《宣傳通訊》,期5(1951.6.),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有關武訓的一些新材料〉,原載於新華通訊社編,《內部參考》,1951年7月2日,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華北局關於各地報紙應一律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的通報〉,原載於《建設》,期113(1951.6.),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察哈爾文教廳應即檢查是否有將《武訓傳》作為兒童獎品的事?〉,原載於《建設》,期113(1951.6.),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毛澤東,〈毛澤東在審閱楊耳〈評武訓和關於武訓的宣傳〉稿時加寫的幾段文字〉,原載於《學習》,卷4期5(1951.6.),收錄於宋永毅主編,《中國五十年代初中期的政治運動數據庫:從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1949-1956》光碟,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2014年。
吳祖光,〈為審查制度送終〉,原載於香港《文匯報‧影劇周刊》,1949年,期9,收錄於吳迪(啓之)編,《中國電影研究資料:1949─1979》,卷上,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頁5-9。
陳波兒,〈從《武訓傳》談到電影創作上的幾個問題〉,原載於《新電影》卷1期7(1951),收錄於吳迪(啓之)編,《中國電影研究資料:1949─1979》,卷上,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頁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