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篇共分六章,首論教學目標與論語教學,蓋教學有宗旨,是人師之得力處 ,亦係學者之入門處;天下之義理無窮,苟非定以數項,如何約之,使其在我? 講學而無宗旨,即有嘉言,亦屬無頭緒之亂絲耳,此首章之所為作也。 誦其書,研其文,必溯本究源,知人論世,辨其真偽,以確知其真實價值, 並明其注疏之優劣,以啟後學之途徑,此次章論語學考之所為作也。 天上無無根之木,無無源之水;時有往古來茲,地有南北通塞,以古為鑑,可知 興替;以今為鏡,可知未來。如是,雖百世可知也。欲重振論語精神,改進教學 方法,則論語教學之歷史回顧,不可不講,此第三章所為作也。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才德兼具,致廣大而盡精微;嘉言洋洋,曲成萬物; 賢者以識其大者,不賢者以識其小者;譬之春風激化草木之區,各以其材成焉, 此孔子所以為萬世師也。亦第四章論語教學應具備之條件所為論也。 學問之道,以各人自受用者為真;然性有賢愚不肖,則方法不可不求;博觀 約束,融會貫通,以自成一家之言;應運變化,在乎一心,妙萬物而為神,此第 五章論語教授之所為作也。 第六章綜羅百代,略記諸家研究論語之法,以為初學入門之參考;學者於其 不同處,正宜著眼理會,所謂一本而萬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