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我國高級工業職業教育技術課程設計之最佳模式,並以「屋內配 線行業技術」為例,實際設計出能力本位課程。調查對象包含工業界行業技士、高工 教師及師大彰化教育學院之應屆結業或畢業生,合計二九二人。研究方法以採用問卷 調查法為主,並輔以理論探討與徵詢專家等方法。所製問卷包含高工電工科學生屋內 配線技術基本能力與加強高工學生屋內配線技能之途徑等二部份。所得資料經過肯德 爾和諧係數、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係數、百分比、卡方(X2)考驗、Z 與t 考驗等統計方 法分析討論,因而獲得如下發現: (一)本研究問卷所列基本能力,除五項外,其餘四十三項能力為高工電工科應具備之 屋內配線行業技術。 (二)對高工電工科畢業生就業最重要,並需熟練,且對未來最具發展性之技術包含有 九大項。 (三)對屋內配線行業技術而言,教師較重視純操作性之技術,而行業技士較重視整個 規劃及急救法律之知識與技能。 (四)全部樣本認為目前高工電工科學生所學屋內配線技能水準不敷行業界工作需要者 達六四.八% (五)全部樣本一致認為應改進只在平面配線板上實習之作法。教師教學前應將學生預 期水準敘明,評量學生技能成績時,應按前項水準考核,直至通過全部技能項目為止 。 基於上述發現,本研究進而設計工職能力本位課程設計之模式,並依此模式設計屋內 配線行業技術之能力本位課程。茲提出如下建議: (一)工業職業技術課程應以能力本位之方式設計,並設立規劃專責機構,予以實際改 進推展。 (二)舉辦「工職能力本位課程設計研討會」,並採導生制,由各校科主任、教師在開 會期間,擬妥課程計劃。 (三)建議現行部頒高工電工科課程標準內之磁珠配線實習部份,予以刪除。 (四)儘速矯正高工電工科教師與工業界技士間意見偏差之現象。 (五)繼續進行各科行業之任務分析,並深入追蹤調查畢業生能否適合工業界之需求, 以證明課程之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