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清代是古學的復興期,舉凡經史詞章,考證訓詁,大都踵武前人,或另創新局;尤其 詞學的發展,自元明以來,衰落已久,至此而宗派迭興,作者競起,駸駸然極一時之 盛。在創作方面,固然是詞社林立,名家輩出;在詞學的研討及詞籍的整理方面,更 是成績卓著,遠邁前修。(註一)各種詞集、詞選、詞譜、詞話,汗牛充棟,在詞史 上作了最光輝燦爛的結束。葉恭綽「清名家詞百三十四集序」曾云: 休嘗論清代學術有數事超軼明代,而詞居其一。蓋詞學濫觴於唐,滋衍於五代,極於 宋而剝於明,至清乃復興。朱、陳導其流,沈、厲振其波,二張、周、譯尊其體,王 、文、鄭、朱續其緒。二百八十年中,高才輩出,異曲同工,並軌揭芬,標新領異, 迄於易代,猶綺餘霞。今之作者固強半在同、光、宜諸名家籠罩中,斯不可不謂之極 盛也已。 據葉氏統計,清代詞人約有六千,故當時詞學之發達,可見一斑。 但是有清二百餘年的文學界,無論詩文詞曲,走的畢竟都是復古的路線(注二),所 以就詞作言,固然佳製川流,名稿山積;就詞家言,也有朱(彞尊)、陳(維崧)、 成(德)、項(廷紀)、蔣(春霖)、鄭(文焯)、朱(祖謀)等七大家前後輝映, 雖亦華美可觀,但畢竟不能盡脫前人矩襪;其能融舊鑄新,別創新面的,乃在於詞論 方面,這是清代詞學最大的價值所在。 我國的文學批評,向來不甚發達。以詞言之,歷晚唐五代而至兩宋,可謂造極登峰, 所以焦循稱詞為有宋「一代之勝」,(易餘籥錄卷十五)劉氏也以為詞是「宋代文學 的靈魂」(中國文學發展史)。但是宋人論詞專著,今所存者,僅得碧雞漫志及詞源 三數種而已,其他或出之隨筆,或附於他書,雖亦不乏精到之語,但鮮言理論而或考 訂校刊,或捃撫遺聞,甚或轉錄詞作,體例頗為駁雜;元明二代所作尤寡。入清以後 ,則詞論專著,雲蒸霞蔚,體系完整,卷帙裒然之作,比比皆是;又多能融化各代各 派各人之特長以歸之於一己或一派。所以就質言,也是燦然可觀,郭紹虞謂清代乃文 學批評之完成期(注三),於詞論益信。 清代詞論中,又以晚清最為重要,其故有三:第一、就著作本身之價值言,清初有所 謂華亭派,但其詞論已散佚;稍後如王士禎、鄒祗謨等人雖有詞論,皆篇卷寥寥之作 ,難饜人意。康熙以來,浙、常二派繼起,此為清代重要文學思潮所在,於詞學史上 之重要地位,固不待言;但就著作言,浙派始祖朱、厲二人,俱無論詞專著,常派開 山祖張惠言,其主要理論亦只見於「詞選」敘,周濟的詞論主要見於介存齋論詞雜著 及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惜其批評觀點所在的詞辨(原有十卷)厄於水,今僅餘二卷 ,故就宗派言,固然精義猶存,若研究周濟之詞學生張,則不免有難窺全豹之憾。至 於晚清詞論家則不同,若謝章鋌之賭棋山莊詞話、陳廷焯之白雨齋詞話、況周頤之蕙 風詞話,皆篇幅浩瀚,而又體大思精,可見作者系統性的詞學觀點;至若王國維之人 間詞話,結合西洋文學觀點以論詞,乃古典文學的研究由傳統走向現代的關鍵所在, 其價值尤大。 第二、就文學思潮的發展而言,清初詞壇仍不脫晚明餘緒,至浙派出,標舉雅正,蔚 然成風,始闢徑獨行;但浙派末流由於過求形成而趨向餖飣堆砌,於是常派代興,標 舉意內言外以開宗立極;但常派拘泥寄託的結果,其末流又趨於偽、鑿之境。晚清論 詞諸家,多能洞悉二派得失所在,乃各極思詣,截長補短,以成其一家之言,故每多 通達平正之論。 第三、就學術研究之價值言,浙、常二派因為是清代主要文學思潮所在,故前人多能 注意及此,時賢也多有就此論述者;惟晚清詞論,尚無學者作深入的探索,故尤具研 究之價值。 因此,本論文乃欲就晚清詞論作整體性之探討,唯是晚清詞論既然承繼浙、常二派而 來,有因有創,故必須先溯源竟委,對其學術源流有所了解,方能知其通變之所在。 茲將清初以來的詞論略作鳥瞰式之敘述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