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71.15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2 02: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余澤守
研究生(外文):Yu, Ze-Shou
論文名稱:中國早期的農業文化研究
指導教授:黃士強黃士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ang, Shi-Qi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考古人類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人類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68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中國早期農業文化考古人類學歷史考古學
外文關鍵詞:ANTHROPOLOGYHISTORYARCHEOLOG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5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史前中國可能有二個(或三個)農業起源中心,可以肯定的是華北地區和長江下遊
地區,分別在距今七千年前已展開半坡類型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早於半坡遺存約一
千年的磁山文化人們已種植粟,河姆渡遺址的栽培秈稻前身野稻、秈稻分化地,則
可能是在華南廣大地域內發生的。而華南史前的早期文化時代似乎早於河姆渡文化
時代,並有可能與後者具有淵源關係。
至於華南地區是否可形成一個農業起源中心,尚需進一步求證。大致言之,栽培稻
(Qryza Sativa)與栽培粟(Setaria Italica) 皆是中國的原產,自中國本土發源的
粟作農業與稻作農業,也是全世界現所知最早的。推測當時居民在農事方面皆具有
整地、播種,初步的田間管理知識、收穫、儲藏和穀物利用等等能力。本文還著重
討論我國的早期農業文化在形成過程時間前後的自然環境背景,以及文化背景等等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