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兜鈴早見於唐之新修本草, 其根名獨行根或土青木香, 於中國之本草中主要用為解 毒劑, 治毒蛇咬傷, 諸熱腫毒。近年來西方學者更發現其抗腫瘤作用, 乃引起世界各 國研究其同屬植物成分之興趣。著者為開發國內藥用植物資源, 因而對於臺灣產Aris -tolochia liukiuensis H (琉球馬兜鈴) 進行有關文獻之考查與成分之研究 。 將琉球馬兜鈴之根及根莖部經乾燥粉碎后, 先以石油醚, 繼以苯分別滲漉去脂后, 再 以氯仿及乙醇分別滲漉。將氯仿滲漉及乙醇滲漉液減壓濃縮后, 分別溶於少量氯仿及 大量2%碳酸氫鈉溶液中, 其水層加5%鹽酸使成酸性, 合并其沈澱物。此沈澱物以管柱 式層析法分離( 吸附劑采用Silicic acid與Celite 545的混合物(4﹕1), 沖提法采氯 仿及其與甲醇之混合液行梯度沖提),目前得到三種純化合物, 經儀器分析證明其中之 一為馬兜酸Aristolochic acid,至於其他二成分之結構式, 目前正在繼續研判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