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4 01: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國珍
研究生(外文):Zeng, Guo-Zhen
論文名稱:還原電位和總體密度對水稻根系分佈與產量的影響
指導教授:楊策群
指導教授(外文):Yang, Ce-Qu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土壤學研究所
學門:農業科學學門
學類:農業化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69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還原電位總體密度水稻肥力根系分佈土壤晒田養分土壤學土壤科學
外文關鍵詞:AGROGEOLOGYSOIL-SCIE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7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試驗目的在研究還原電位和總體密度對水稻根系分佈的影響,並利用統計模型聯合
根系限制因子和肥力因子說明對產量的影響,指出提高水稻產量應循之土壤管理途徑

中興大學農場六十九年二期作,水稻根系觀察指出,晒田前的Eh,谷殼區 (-190mv)
較對照區 (-154mv)低36mv,而總體密度分別為1.07g/cm ,1.12g/cm ,因此Eh應
為主要限制因子。晒田後Eh提升,總體密度因嚴重增加而成為限制因子,谷穀區、對
照區晒田後的總體寄度分別為1.24g/cm ,1.46g/cm ,收穫時的根系觀察指出,谷
殼區在表土(0-15cm) 內分佈較對照區廣且密。
中興大學農場和農家試驗結果均指出晒田前的Eh維持在-100mv 左右,對後期產量最
有幫助中興大學農場六十九年一期作總體密度由1.4g/cm 降低至1.2g/cm ,可增
產 700Kg/ha。二期作總體密度由1.44g/cm 降低至1.24g/cm 可增產 622Kg/ha。
還原電位和總體密度的變化會伴隨養分有效性的改變,也曾影響根對土壤養分的利用
,六十九年一期作中興大學農場試驗結果指出晒田後如將Eh提高至正值時,增加土壤
磷含量,對於水稻增產更有利,有效性磷含量為20ppm 時,Eh在正值提高30mv可增產
492Kg/ha ,若有效性磷增加至25ppm 時,Eh提高30mv,可增產 615Kg/ha。
由上可知,提高水稻產量,可先由改善土壤管理,健全水稻根系發育著手,即以晒田
提高過低的還原電位和降低因晒田而增加的總體密度,再配以肥料的管理,應當是水
稻增產的有利方向。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