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養豬事業, 經戰後卅年餘的積極發展,已由過去舊式農村社會的小農副業經營型 態,演變為今日集約式科學化的企業經營,其規模之大甚至歐美先進各國亦鮮能比擬 。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中央、地方政府有關機關的大力倡導,以及國營事業一一台 糖公司的帶頭示範,而激發了民間投資意原,隨著民營企業養豬埸的陸續設立與競爭 始有今日的成就。 在企業經營上,最重要的是講求經濟效益,而影響養豬經濟效益最大的因素,不外飼 料、飼養管理、畜舍構造、品種、疾病防治及市埸價格等項,其中畜舍壹項所需資金 幾占設埸投資總額的百分六十以上,且其設計之良否,影響爾後豬雙飼養管理效率很 大。 過去卅餘年,台灣養豬方面的研究,均偏重於飼料、營養、飼養管理、品種改良及疾 病防治方面,唯獨對畜舍構造機能與管理作業間的關係未會作過系統的探計討與研究 。故在畜舍的建造上,難免造成資金的浪費,且未必能發揮飼養管理上最大的效率。 本文選擇(1 )科學化經營之完整系統, 包括待配、懷孕、分娩、保育、育成、肥育等 各階段, (2 )公民營畜殖埸中業續優良者, (3 )企業化養豬史中之代表型式豬舍共21 棟作實態調查。其摘要如下: (1 )考察台灣三十年的企業養豬技術, 管理作業, 可區分為①給飼作業②給水作業③ 清糞作業④清理作業⑤舍內整備作業⑥治療作業⑦移欄作業⑧試情作業⑨其他作業等 。 (2 )待配階段豬舍管理作業包括①③④⑤⑥⑦⑧⑨等八項, 以清糞、清理、給飼三作 業所佔比重最大。 (3 )懷孕階段豬舍管理作業包括①②③④⑤⑦⑨等七項, 以清糞、清理二作業所佔比 重最大。 (4 )分娩階段豬舍管理作業包括①②③④⑤⑥⑦⑨等八項, 以清糞、治療、清理三作 業所佔比重最大。 (5 )保育階段豬舍管理作業包括①③④⑤⑥⑦⑨等七頂, 以清糞、給飼二作業所佔比 重最大。 (6 )育成及肥育階段豬舍管理作業包括①③④⑤⑥⑦⑨等七項, 以清糞給飼二作業幾 佔全部管理作業人力投入。 (7 )由調查結果顯出和中種豬舍構造及設備之機能差異, 故從事豬舍規劃設計者及養 豬管理人員可從本文獲得重要的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