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不同的熱處理方式處理中鋼線材1045,來研究不同的溫度範圍對球化的影響。 處理方式依溫度分為三系列:N 系列(A1點以下處理,無相變化:包括靜態退火、 淬冷週期退火;F 系列(A1點與A3點間處理部份相變化);包括靜態退火、空冷週 期退火,兩系列處理時間從240至2/3×105 秒;T 系列(全部相變化):其週程為 950 ℃或850 ℃沃斯田鐵化,冷淬至麻田散鐵形成溫度(Ms)稍高之330 ℃鹽浴8 秒 ,再上淬至A1點稍低溫度650 ℃或700 ℃退火60∼9.6×104秒。試片熱處理後,以計 量金相量取以下雪明碳鐵數據,單位面積之體積粒子數、平均長、短軸、半徑、長短 軸比及其分佈與球比率等。配合計量金相,硬度試驗、金相觀察、壓縮實驗亦行測試 ,以探討各種處理方式下,不同的球化特徵,結果顯示:T 系列處理利用相變化的化 學自由能,造成極大驅動力,以極短時間達到完全球化,且顆粒很小的碳化物均勻分 佈於肥粒鐵間,造成硬化效果,但因高速淬火過程,使處理材料尺寸受到限制; F系 列週期處理利用溫度週期波動及相變化,造成片狀組織的不穩定,亦能於短期內達到 高球化率,但程度有一極限;N 系列處理。則只能利用有限的表面能,造成很小的驅 動力,故完全球化需相當長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