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100隻以氯醛醣及氨基甲酸乙酯混合劑醉的貓為材料。以同心電極刺激延腦尾 方下橄欖核區及其附近,將下橄欖核區之抑心機構加以定位,其位置約在閂尾端1- 2毫,米距中線1-2毫米,離腦幹腹面0.5-2毫。米此機構與背側之迷走神維 背核、孤核、疑核抑心區及中線縫合核抑心區有明顯的界限。以2-8毫秒與80赫 滋伴以3-4伏特或0.3-0.4毫安培刺激此機構,可得最大程度之抑心反應, 平均最大心跳率下降分別為68.7±2.6%或74.5±7.5%。另外平行的 兩電極個別刺激中線兩旁下橄欖核抑心區中之對稱點以激起40%以上心跳變慢。6 隻動物在頸部第四、五節間或延腦閂吻端4毫米橫斷或兩者合併手術後,下橄欖核抑 心區之抑心反應雖與原來程度有異,或加強或減弱,但無一消失者。單側迷走神經切 斷只部份減弱而兩側迷走神經切斷則此抑心反應全部消滅。破壞下橄欖核抑心區稍前 方之中線縫合核抑心區亦可部份減弱此抑心反應,進一步切斷任一側迷走神經則完全 消滅該側引發之抑心反應。在28隻左邊迷走神經切斷之動物進一步做下列實驗:7 隻動物在對側下橄欖核抑心區被破壞後,其抑心反應皆完全消失;13隻動物在對側 迷走神經背核,孤核抑心區被破壞後,其抑心反應消失者6隻,大為減弱者7隻;8 隻動物在對側疑核抑心區被破壞後,其抑心反應或加強或減弱,但皆大完全消失。實 驗結果證實下橄欖核抑心機構發出兩側性傳出纖維,一投射至同側之迷走神經背核、 孤核區,最後經由兩側迷走神經傳出。 #1029312p #1029312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