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以自編的「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衛生信念與就醫行為之研究」問卷為工具,對 662位教師進行郵寄問卷調查。所搜集資料經過處理後,以Elaboration Model 方 法予以分析,並配合列聯相關考驗檢定之。研究結果發現: 壹、教師的社經狀況相當一致,自覺健康狀態不錯,且有症狀時,和周圍人們的接觸 相當密切衛生信念方面,教師感覺疾病敏感度略偏低,而感覺疾病的嚴重度卻較高, 其對就醫評價利稍多於弊。就醫行為方面,過去一個半月內,當身體有症狀時,58 %的教師就曾醫,但也有56%的教師曾延誤就醫。 貳、教師的自覺健康狀態、慢性病情形、與人談論症狀情形寺和其四種就醫行為均有 關;另外,教師的宗教信仰與其是否就醫有關,而教師請假看病困難情形、婚姻狀態 與其是否延誤就醫有關。 、教師請假看病困難情形與其三衛生信念皆有關,又學歷、別人建議就醫情形與教 師的敏感度有關。 肆、教師的衛生信念與其就醫行為十分有關: 一、教師的衛生信念越高,就醫率越高,即教師感覺疾病敏感度、嚴重度、或評「就 醫有利性」越高時,其就醫率越高,但當敏感度、嚴重度所組成的威脅感高過限閾時 ,就醫率反而降低。 二、組成教師衛生信念的三因素對其延誤就醫的影響不一致,教師評價「就醫有利性 」低、而感覺疾病敏感度、嚴重度較高時,其延誤就醫率較高,其中以評價「就醫有 利性」低影響最大,此與一般以為敏感度、嚴重度高者少延誤就醫的看法相反,此乃 由於教師當中,敏感度、嚴重度高者傾向於評價「就醫有利性」低,而因評價低以致 延誤就醫情形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