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絃管音樂是流行於閩南的地方樂種,其演出形式可大別為二,一為戲劇,另一為 小型樂隊之清奏清唱;前者乃梨園戲,後者則為絃管,台省通名之曰「南管」。此種 音樂韻節雅正,儀制端嚴,經常被人視為唐宋雅樂之遺軌,本文鬼擬就此作一探訪, 並述其歷史之流變。 論文之資料來源大概有二,其一為實地調查,因絃管音樂目前仍流行於本省各地,故 屢至台南、鹿港等地調查訪問,其次則蒐檢史籍,則就現存絃管之制度特色,查其淵 源,考其遷變。就此,本論文分為四意: 一、何謂泉州「絃管」及「絃管音樂」。本章除針對絃管及絃管音樂加以定義以外, 並考論其異名。 二、泉州絃管音樂之內容。則就絃管之「指」、「譜」、「曲」三方面敘述內容,並 論述梨園戲之起源、劇目、演員、演出情形、身段等。 三、泉州絃管音樂特色考述。則就絃管音樂特色之九點加以考慮:一、宮調、曲牌、 三、板眼、四、聲腔、五、樂器、六、譜法、七、指法、八、歌法、九、演出形式。 經由此九點探討,可和絃管音樂體製之大較,為橫面之剖析。 四、泉州絃管音樂歷史大綱。本章就上章考論特色形制之結果予以縱向系聯,作為絃 管音樂歷史大綱,分唐代以前、宋元兩朝、明清迄今為尊基朝、成形期、成熟期三節 說明。 綜括上說,乃知絃管音樂形制淵源於唐宋,成熟於明季,而其音樂本身則終為地方音 樂的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