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金瓜石金銅礦區之岩石、土壤、自然金、磁鐵礦及黃鐵礦樣品一六六件,其 中自然金樣品十六件以電子微探儀分析金成,色其餘各類樣品以原子放射光譜儀分析 所多種微量元量,配合本礦區已知之礦化環境資料,建立以微量元素為指標之探礦法 ,期能作為發掘金瓜石及其它地區礦床之參考。 由岩石及土壤之分析可知礦豚附近各元素之分佈與遷移受外在環境及元素本性控制。 由自然金中銀或其它微量元素之含量,可指示各樣品之礦化溫度與礦液來源。以統計 法分別觀察磁鐵礦及黃鐵礦中各元素的相關性,可得各元素對礦化溫度及礦化強度之 指示意義,以之配合各樣品之地理分佈,即能明確地指示礦區內礦化環境之特徵。 分析結果顯示各種樣品中金、銀、銅含量高者均導致於礦化作用,金瓜石礦區之熱液 活動至少發生過三期;高溫水活動由東向西漸弱,礦化發展主要在長仁、本山、九份 及武丹山北部之範圍內,其中本山、長仁為高溫礦化中人,往新山、武丹山,草山及 九份礦化溫度依次遞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