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豆栽培多在高屏地區的酸性土壤中,而酸性土壤是限制大豆栽培的重要因子。 故本報告試圖篩選適合在台灣酸土中進行固氮作用的大豆根瘤菌,並籍由微細構造, 來探討根瘤菌於不同酸鹼環境下,附著大豆根表的差異。本報告亦探討酸環境對大豆 根瘤菌生長,外醣體,及與宿主進行共生作用下的影響。 為了要篩選高效固氮的根瘤菌株,本報告先確立固氮活性快速測定法的各種試驗條件 ,初選在各地採集之菌株後,即進一步在合成液體培養基中,添加數種酸土有關之離 子,包括低濃度的鈣磷,及高濃度的鋁錳,觀察其對根瘤菌生長的影響;並發現酸土 之各項因子中,尤以鋁毒及酸性本身扮演著較重要的限制因子。另外,大豆在Fahrae us slide assembly 中接種根瘤菌後,以光學顯微鏡及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可以看到 根毛之膨腫、卷曲及根瘤菌在大豆根毛表面的殖生形態,會因培養液的酸鹼差異,而 有顯著的不同。 以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經生物鑄模技術及負染色法處理的菌體表面構造,發現大豆 根瘤菌USDA136,及酸土所分離的土生菌株KR23,會因YEM 液體培養基酸鹼度之 差異,而成不同的形態。在超薄切片上,以鈣紅所染色之細菌酸性的外醣體,是使根 瘤具有粘著宿主的物質。其在酸性培養的菌體上,極少有集中分佈菌端的現象,且發 現菌體亦少有垂立附著宿主根表的情形。本實驗並對根瘤菌之外醣體,分成莢膜多醣 體及脂多醣體,作進一步的分析比較。 綜合而言,本報告似可以作根瘤菌感染寄主的過程中,存有一個「酸性敏感步驟」的 假說,提供較為詳盡的支持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