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目的: 目前台灣地區食米過剩的壓力很,大以民國71年來說,政府直接用在處理過剩稻米 的經費約為100億新台幣。如能利用澱粉分解酵素自米製造高蛋白米粉,提高米的 蛋白質含量,且保留其良好的蛋白質利用率(PEK)、供嬰與、病人、老年人食用 ;副產物則進一步製成葡萄糖漿,以降低蛋白米類食品之成本,期能舒解生產過剩食 米。 二、資料來源:自行收集。 三、研究方法: 1最佳液化及糖化條件的探討。 2中間工廠試驗:產量包括高蛋白米粉脆片。 3產品化學及理特性之分析,以及功能特性之評估。 4產品功能特性之改良及品評。 四、研究結果: 1最佳製造條件為α澱粉分解酵素用量0.16%、液化時間1小時,液化溫度96 ℃、糖化酵素用量0.18%、分枝酵素用量0.02%、糖化溫度60℃糖化時間 62小時等。 2高蛋白米脆片應用於「快煮粥」食品高蛋白米粉則應用「米奶」食品,以供嬰兒食 用為主。 3由於加工過程之熟破壞、營養價的降低四成,此可藉「互外食品」或添加必須胺基 酸、維生素、礦物質等克服之。申於澱粉正被分解,尊致功能特性不甚理想。 4藉原料米粉添加來改良其功能特性、經品評試驗顯示接受性尚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