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目的:1.分析農業職教育與訓練的經濟與非經濟效益。 2.分析影響農業職業教育與訓練經濟與非經濟效益之因素。 3.分析學生及職訓青年對學校的看法,以及經由教師來探討農校學生及職訓青年之 差異。 4.根據現階段農業職業教育與訓練投資效益評估的結果,提出政策上之建議,以作 為培養農業專門人才的參考取向。 二、資料來源:本研究所用問卷以實地訪問為主,郵寄訪問為輔,對象包括農校學生 ,職訓青年及農校教師共得問卷一二四三份,然後將各種回答登錄於電腦磁帶上以作 為分析以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將資料經以次數百分比、平均數、X檢定、相關分析及多元 分類分析法的分析而得到研究結果。 四、研究結果:1.農業職業教育內在平均收益率為31%,影響農職教育之經濟因 素,依次為性別、工作性質、科別、工件相關程度、行業別。總解釋力13.4%。 2.農業職業訓練內在平均收益率39.5%,影響農職教育之經濟因素,依次為工 作相關程度、職業別、教育程度、訓練別及性別,總解釋力12.5%。 3.農業職業教育非經濟效益之得分為59.78分,影響之因素依為工作相關程度 、性別、年齡、科別、行業別、總解釋力20%。 4.農業職業訓練非經濟效益之得分為64.39分,影響之因素依次為工作相關程 度、職業別、訓練別、年齡、工作性質,總解釋力29.7%。 5.學生就讀農校之動機依序為「考試成績的關係」、「學習一技之長以謀生」、及 「充實知識」、「對農業有濃厚之興趣」、「家人及親友的堅持及鼓勵」。在校生喜 歡之科目以農業科目為多,喜歡的理由為「合乎自己的興趣」、「上課輕鬆沒有負擔 」、「老師教法生動活潑」、「老師慈祥和藹」。認為學校最有必要改進之處依次「 學校的設備汲儀器不佳」、「實習場地不足」、「老師教法枯燥無味」。 6.職訓青年參加訓練班的動機為「充實農業知識」、「學習一技之長以訏生」、「 農會選派及堆薦」、「家人及親友的鼓勵或堅持」。 7.教師對農校生及青訓班學員的看法是:聯考分發進來的學生素質較高也較努力, 青訓班學員素質良莠不齊,但相當努力,農經科保送生則素質差,也不太努力,表現 令教師失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