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文研究的動機與內容 (一)動機:留華期間深深體認到:「要研究中國問題,必先瞭解中國倫理思想;要 發揚東方民族文化生命,必先加強實施倫理教育」。因此,本文之作是想針對三中主 義倫理教育問題,提供一些個人研究的心得及淺見。 (二)內容:本論文共有八章,分為上下篇。上篇四章主要是探討中國倫理的哲學基 礎與思想演進,並闡明三民主義如何貫通中國倫理思想;下篇四章,則析論三民倫理 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並預測三民倫理教對中國文化、韓國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發展的展 望;最後,提示在台灣三民倫理建設的實踐效果,做為今後韓國倫理教育的借鏡。 二、 (一)對象:儒家的人生哲學,不外乎做人的道理,且專以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為其
對象與範圍,故其主題亦為人的生命。換句話說,中國倫理教育以「作人」及「為善 」為研究對象,故本文的主題為人群的生命。就是說,都在探討社會與個人、國家與 國民、前代與後代、老者與幼者等各種關係的至善問題。 (二)方法:三民主義倫理學的特徵之一是主張「合一」與「進化」理倫。就是說, 孫中山先生的倫理學說:(1)從哲學上去研究。可以得到心物合一的倫理哲學;( 2)從科學上去研究,可以得出知行合一的倫理科學;(3)從實踐上去研究,可以 得出智德合一與群己合與群己合一的倫理實踐;(4)從人生價值上去研究,則可以 得到天人合一的倫理形而上學。因此,作者所採用的方法是:(1)從縱的貫通(歷 史)到橫的關連(比較);(2)從分精進深(分析)到合的推廣(綜合);(3) 從知的理解(科學與哲學)到行的發揚(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