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一世界性的疾病。在台灣,其佔男性癌症致死率的第一位。月前由一些科學家 證據顯示,B型肝炎病毒、黃麴毒素、及其他化學物質與其致病機轉有關。 本實驗及利用間接免疫螢光抗體結合法來篩選86個肝癌病人的血清及14個腹水標 本,結果找到10個(11.6%)血清及3個(21%)腹水標本對於三種標的細 胞PLC/PRF/5,HA22T/VGH及Hep 3B(皆為人類肝癌細胞株 )有陽性結合反應。接著利用其他二種肝癌細胞株Hep G2及Mahlavu ,及5種 非肝癌之腫瘤細胞株來測這些陽性標本其有無抗肝癌抗體的特異性。結果找到H ,H,H這三個病人其血清或腹水較具特異性。同時,利用酵素分解法, 我們發現在肝癌細胞上與這些血清作用的抗原主要是蛋白質。再進一步利用免兔疫沈 澱法,SDS聚丙烯醯胺膠體電泳法及自動放射顯影法來定抗原的性質。結果H 病人的血清及腹水皆可從硫-35甲硫酸或磷-32正磷酸標識的Hep 3B,P LC/PRF/5,Hep G2及Mahlavu 中沈澱出分子量77K及79K的分子 ;而這兩個分子無法在另外二個肝癌細胞株(HA22T/VG及Mahlauv )及老鼠 的纖維芽胞株NIH3T3中被沈澱出來。再利用雙向膠體電泳法,我們知道77K 及79K這兩個磷酸蛋白質分子的等電值約為PH5.2。 最後,利用PEG沈澱法及Clq固相微量測定法我們發現肝癌病人其血清內之循環 免疫複合體含量較慢性肝炎病人及正常人高出很多,在統計學上有顯著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