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9 23: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邱建良
研究生(外文):GIU, JIAN-LIANG
論文名稱:關稅保護、進口替、代聯鎖效果與競爭能--台灣實證分析
指導教授:吳榮義吳榮義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U, RONG-Y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經濟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73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關稅進口競爭台灣關稅保護進口替代聯鎖效果競爭能力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9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自二次大戰以後,開發中國家想要工業化,最普遍的方法是採取保護關稅措施來刺激
國內工業的發展。而自Barber(1955)首先提出關稅有效保護的概念,學者紛紛展開
實證研究。本文即利用以往學者對台灣關稅所作實證的資料,配合進口替代、聯鎖效
果與競爭能力三替檢定工具,來分析我國的關稅政策在產業發展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由本文的分析獲得如下的結論:
⑴儘管有些產業已經具有高度競爭能力,但仍具有相當程度的保護水準。基於生產者
或消費者的之場看,均無給予繼續保護的必要。
⑵對於無效率的產業,除非能證明其有發展潛力,而變成有競爭力,否則應降低或取
消其關稅保護。
⑶對於有高競爭能力,而又屬無效率之產業,我們認為此乃由於銷補貼外銷所致。唯
有當其生產成本降至低於國際價格下,才算具有真正競爭能力。
⑷具有競爭能力但程度不高的產業,如存在高度關稅冗餘的現象,此乃因調整後關稅
率太高所致,而非產品品質因素所造成,此宜降低調整後關稅率。
⑸關稅並未對「事前」向後聯鎖效果大之產業提供高的保護水準,甚至有出現負保護
的現象。
⑹若以「事後」向後聯鎖效果的變化趨勢來看產業進展,則可發現內銷有效保護率的
高低,並非為決定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⑺保護率高低,並非為產業進口替代成功的必要條件。⑻策略性工業的選釋,不能單
以「事前」向後聯鎖效果大之產業為標準,必須兼顧比較利益原則,否則對生產者與
消費者均有不利影響。
⑼對第二次進口替代產業,由於未按關稅階梯原則制定稅率,部分存在反保護現象。
此將影響整個上、中、下游產業,且保護亦應採對價格 曲較少措施。
⑽輸出產業並非完全具有出口偏向,有些反而具有進口偏向,而且外銷有效保護率普
遍存在保護現象。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