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輔導人員諮商理論傾向與諮商反應方式的差異,以及諮商理論 傾向與諮商反應方式的關係,以台灣地區國民中學輔導教師為研究對象,樣本二九○ 人(男一○三人,女一八七人),採筆者修訂之「諮商理論傾向量表」及林幸台教授 修訂之「諮商關係問卷」為研究工具。 本研究資料採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加以分析,結果發現: 一、輔導人員對諮商理論喜好的等級依次是當事人中心學派、行為學派和理性情緒治 療法。性別和教育背景不同有顯著差異,男性喜好行為學派和理性情緒治療法理論觀 點的傾向比女性高;本科系畢業者對行為學派的喜好低於非本科系畢業者。 二、輔導人員諮商反應方式喜好的等級依次是瞭解、解釋、刺探、支持和評價。性別 、工作經驗、教育背景不同其反應有顯著差異,男性較喜歡用評價和支持反應,而女 性較喜歡用瞭解和解釋反應;中、高經驗者比低經驗者喜歡用瞭解的反應而低經驗組 比中、高經驗組喜歡評價的反應;本科系畢業者喜歡用瞭解和解釋反應,而非本科畢 業者喜歡用刺探、支時和評價反應。 三、傾向當事人中心學派和完形學派者,其反應方式有顯著差異,最喜歡用瞭解反應 ,最不喜歡評價反應;而傾向行為學派和理性情緒治療法者則無顯著差異。 基於上述發現,筆者建議輔導人員養成機構應提供學生涉獵各種諮商理論的機會,擴 大準諮商員的認知基礎,藉「諮商理論傾向量表」及「諮商關係問卷」增進其對諮商 理論與反應方式的認識。此外,未來研究似可進一步就實際諮商情境,以錄影或錄音 方式加以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