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創造就業機會、吸引人口的主要動力來源,所以工業發展的趨勢與空間分佈、 集散之分析、移動行為之研究,乃至工業空間分佈與都市發展的關係,一直是區域及 都市研究中重要的研究主題。 本文即是根據國外之相關理論及文獻中所指出的,在工業發展過程中,若工業空間分 佈發生變動,則都市成長與區域成長也會因而發生變化的假設,運用區域經濟分析方 法,針對台灣地區民國55年∼65年間工業發展的狀況做分析,研究其工業空間集散分 佈與結構組成變遷的趨勢,工業空間分佈與都市發展之關係性,並進而探討工業區設 置的成效。 本研究發現:⑴各種工業其空間集散分佈程度有相當大的差異,以石油煉製及煤製品 工業的集中度最高,而化學工業、木、竹、藤製品工業則較嫌分散。⑵工業空間集散 程度會因採用的衡量單位之不同而異,其中以產值所計算者相對集中程度較高,以工 廠數來量度者集中度最低。⑶地理單位的規模也同樣會影響到工業空間分佈相對集散 程度,以鄉鎮區為單位計算者,相對集中程度最高,以區域為單位者則最低。⑷台灣 的工業發展也有自都市中心離去的現象。⑸而在工業結構組成與變遷上,各類工業在 空間分佈上都有逐漸分散的趨勢,但在各地內也出現逐漸偏向於少數幾種工業的現象 ,故可謂於研究期間內台灣地區工業的發展已走向區域間分工而地區內專業化的途徑 。⑹工業分佈與都市空間分佈具有高度相關。⑺工業區的開發性質以「綜合性」者對 該地區工業結構之組成有較大的正面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