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6 11: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江淑惠
研究生(外文):JIANG, SHU-HUI
論文名稱:齊國彝銘彙考
指導教授:龍宇純龍宇純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ONG, YU-CHU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5
畢業學年度:73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銘文彞器齊銘書法敦形器齊器王國維齊魯彞銘考古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32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自王國維撰作史籀篇證序、史籀篇敘錄、戰國時秦用籀文六國用古文說,以壁中古文
為周秦間東土文字,齊魯彞銘便最常為學者視為東土為字之表徵。然而齊魯彞銘文字
或有與周秦文字合著,故部份學者對六國用古文說持疑者,又據齊魯銘文之與周秦文
字相合例以疑王說,此可見齊魯等地文字實為考論「古文」者必詳究之對象。
王國維論證戰國時六國用古文說,除銅器外,係大量利用陶璽、貨幣、兵器文字,蓋
以彞器為「宗廟重器,其制作及文字,自格外鄭重」其與西周文字合者實不能免。然
古文系統若誠為周秦間行於東土之文字,其彞銘當亦可顯示與古文之淵源關係。茲彙
考齊國彞銘,起自春秋,迄至戰國,凡三百餘年,一則觀照齊銘與古文之關係,二則
審察三百年間齊銘文字之演變,三則考釋銘文,探究齊之文物制度。
本文收錄齊器,以春秋後器為限。資料還源,以曾毅公山東金文集所錄齊器為主,復
覈以嚴一萍先生金文總集及各類考古出土報告,計收六十九器,銘文四十二篇。
大體而言,齊銘書法多典雅莊重之風,然在文字形構上,則多見增意符或生符而獨行
於齊地之新興字體;又齊銘常見一字而致數種寫法者,顯見齊國文字具高度活潑性。
而以說文古文、三體石經古文(皆壁中古文系統)與齊銘比較,得見齊銘實與壁中古
文脈絡相通。
敦形器晚出,盛行於春秋戰國期間。間所見敦行器,唯齊器自名為「敦」他國之敦行
器則未見自名,故推測以「敦」為器名,當是齊國習慣。考諸載籍,諸經籍於秶盛器
多言簠簋,僅儀禮一書屢言「敦」。儀禮之著作,據屈萬里先生考證,亦在春秋時期
,正與敦形器之盛行期相合。以齊器銘文及器物之運用復參證以書籍,知儀禮一書之
著作與齊國關係相當密切,此又自研究齊國彞銘探索得儀禮著作之人、地問題之線索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