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翼後渦漩流場之解析,對船舶或空中飛行體而言,均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對船舶 而言,螺槳仍是最主要的推進器,螺槳後之渦漩流場,對螺槳之空蝕、噪音及振洫力 等均有相當大的影響。螺槳空蝕最先發生位置為〞 Tip vortex〞 ,空蝕更是水中噪 音之主要來源。因此無論是軍艦、潛艇或者魚雷都必須控制噪音,亦即要控制〞Tip vortex cavitation ”對空中飛行體而言。翼後渦漩流場的了解,可以對飛行體飛行 翼之效率與航向穩定控制方面有相當的幫助,此一課題迄今一再被研究探討中。 由於翼後流場之重要性及複雜性,必須在試驗及理論解析兩方面同時進行,才有辦法 掌握正確性的研究方向,在試驗方面乃利用空蝕水槽及拖車水漕兩種試驗互相配合, 以進行對低展弦比翼後渦漩流場之探討。首先在空蝕水槽中,以模型翼作試驗,並利 用本所建立之氫氣泡產生系統,以進行翼後渦漩流場之觀測。其次在拖車水槽中,利 用壓力量測系統及本所自製之五孔管三維速度量測系統,以進行對翼後流場之速度量 測。 本實驗研究模型為NACA 63A010 之翼斷面,展弦比為1.5 。在空蝕水槽中,試驗結果 發現在速度固定下,不同攻與之中心翼變化不大,在流連為4.43m/sec 下,即雷諾數 (Rn)。=4.4×105 時攻角6。、8。及10。時渦漩之中心線幾乎一致。在拖車水槽中, 分別量測翼表之壓力分佈及翼後漩動區與穩滯區之速度分佈。量度範圍為翼後0.1 、 0.5、1.0、2.0、4.0、6.0、7.0 及9.0弦長等流場斷面,渦漩中心線附近之流速。 試驗結果發現渦漩中心線上之軸流速度為最大,其中之翼後0.1 弦長處之軸流速度最 大,約為120%的自由入流速度。而渦漩中心線附近之最大切線速度的為50∼65% 之自 由入流速度。 為了探討理論解析之適用性,首先利用格渦法求出翼表之壓力及環流分佈,再利用離 散渦元素模式及 Betz 模式分別求出穩滯區渦漩中心位置,軸流速度及旋轉速度等, 將理論值與量測值比較,結果令人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