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共為一冊,約十萬字左右,計分五章二十三節。 一、研究目的:在於探討費德勒(F. E. FIEDLER )的權變領導理論( THE LEADERS HIP OF CONTINGENCY THEORY )在我國的國民小學的適用性之程度,以作為改進學校 效能之參考。 二、資料來源:本研究係參考國內外有關權變理論之文獻,並參酌組織效能之界定所 組合而作。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分成甲、乙兩種。甲卷由校長填答,內 容包括「最不受歡迎同事量表」(LPC )及「情境因素問卷」兩種。乙卷由教師填答 ,內容分為「組織效能問卷」以及「領導行為描述問卷」(LBDQ)兩種。計抽樣全省 國小417所,校長417人,教師3214人。回收率77.52%,甲、乙兩卷 之可配對學校計299所,配對率為71.7%。 四、研究結果:本研究之主要統計方法為相關法。目的在探討在三種情境有利度下, 採用何種領導型式,其學校組織效能(含生產力、教師工作滿足感、適應力、彈性、 內效、外效及總效七類)較高。茲將主要發現摘述如下: (一)內效(包含生產力及教師工作滿足感)方面:在非常有利情境及非常不利情境 下,工作導向的領導型式較有效能;而在中度有利情境下,人際關係導向的領導型式 效能較高。 (二)外效(包含適應力及彈性)方面:在非常有利情境下,工作導向效能較佳;中 度有利情境,人際關係導向效能較高;而在非常不利情境下,則未能確定何者為佳, 不過有傾向人際關係導向之趨勢。 (三)總效方面:在非常有利及非常不利情境中,以工作導向較佳,而在中度有利情 境中,則以人際關係導向效能較高。 (四)在LBDQ與組織效能之研究上,顯示出高倡導較具領導效能。如以效能類別區分 ,內效方面則以高關懷較佳;外效和總效方面,則以高倡導較好。 (五)如以八情境類型區分,則除情境七(γ=-.01)外,皆傾向高倡導。而關 懷方面,則在情境三、五、八為負相關(低關懷),其餘為正相關(高關懷),形成 一種波浪式的律動狀態,我們特稱其為「領導的節奏」(THE RHYTHM OF LEADERSHIP )。 (六)在LBDQ的領導型式中,本研究只發現高關懷高倡導、高關低倡導、低關懷高倡 導三類,在八情境中各有其適用性;但低關懷低倡導則未出現,顯示此一領導型式之 效能久佳。 (七)在一般有關LBDQ的研究上,皆認為高關懷高倡導最佳,其次為高關懷低倡導及 低關懷高倡導,最差者為低關懷低倡導。本研究採用權變理論架構,除證實低關低倡 導不具領導效能之外,並未發現有普遍化領導型式。因此,必得依不同的情境而採用 不同的領導型式,方為上策。 (八)在情境類型之分類方面,仍以八情境類型最佳,五情境類型次之,其餘的分類 法則較無法顯現出情境有利度的差異情況。 五、建議: (一)校長應依不同的情境有利度,而採取不同的領導型式。在非常有利及非常不利 情境中,應採工作導向領導型式;在中度有利情境中,宜採人際關係導向領導型式。 (二)由於本研究發現高關懷高倡導比其他領導型式較具效能。因此,校長除應依不 同的學校情境而更易其領導型式外,在情境不甚明朗時,仍以採高關懷高倡導較為適 當。 (三)應依不同的組織效能類別,而採取不同的領導型式,以促進效能的提昇。 (四)應依學校的情境狀態而調派校長,使能因材適任。 (五)宜加強校長及教師的專業自主權,避免不必要的外來干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