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研究方法採歷史研究法,利用前人所做的調查資料從事分析。資料來源主要為 民國二十年代中國大陸土地問題載料、中國經濟年鑑、中國實業誌、以及馮和法所編 的中國農村經濟資料和卜凱率領金陵大學所做的農村經濟調查資料。 農人從事農業經營,除了耕種以外,如果農人耕地不足,他必須向地主佃租土地;農 產品收成後,他必需將之售諸市場,換取貨幣以納租稅並購買日常所需;在青黃不接 的時期,他可能需要融通資金以為過渡,並謀改善生產。因此,影響農業發展的因素 ,包括了土地分配、農業技術、租佃制度、農村市場的貿易關係及農村信用等因素。 本文研究結果認為,江蘇農村經濟所以癱瘓無法發展,其根本乃在於農業人口過多, 平均耕地過小之故。由於耕過小,勢力過賸,技術的創造發明缺乏誘因;技術低落則 導致農業利潤的低微,農場上的收支難有盈餘儲蓄;由於耕地不足,佃農必須忍受地 主的苛索,由於農人缺乏儲蓄,資金不足,生產量又小,在市場上幾乎毫無議價能力 ,在金融上,農家寅吃卯糧,借錢還債,為了生活,常不得不忍受高利貸的剝削,典 賣榖物土地,而終喪失生活的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