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在探討家庭環境因素、教育背景、性別和師大學生自我肯定性之 關係,其次為試圖從上述的變項中找出能有效預測師大學生自我肯定性之變項,最後 則是驗證自我肯定訓練的實驗效果。本研究共分為問卷調查與自我肯定訓練的實驗兩 部分。其中問卷調查,係以分層立意取樣法,根據科系類別(輔導相關與非相關相系 )、年級(高、低年級)及性別(男、女)等三個標準,選取六七四名師大學生為受 試。在自我肯定訓練的實驗方面,係經公開招募成員,並自報名者中甄選「個人生活 態度量表」之總分在本研究所製訂的師大學生自我肯定性百分位數常模中百分等級在 四十以下者為本研究之受試,經會前協商,計得實驗組與控制組之受試各十二名,其 中實驗組並進行十週的訓練活動,由研究者負責訓練的活動設計與主持。本研究調查 與實驗兩方面共同使用的評量工具有「個人生活態度量表」、「個人生活信念量表」 、「社會生活問卷」等三種,分別測量受試的自我肯定性、非理性信念、社會焦慮、 以及自我接納等心理特質。而調查方面,另以「家庭關係問卷」測量受試之父母管教 態度和家庭氣氛;實驗方面,則另以「自我效能評量表」評量受試主觀的自我效能, 作為驗證自我肯定訓練效果的另一指標。經探討有關的理論與文獻,並配合所探討的 問題,本研究提出了十五項假設,根據實際所蒐集的資料,分別以皮爾遜積差相關、 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共變數分析、賀德臨T2以及t 考驗等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獲致以下幾點重要發現: 一、在都市長大的大學生,其自我肯定性比在鄉村鎮長大的大學生高;母親採高接納 且適度限制之管教態度者,對其子女自我肯定性可能有較有利之影響。另外,自我肯 定程度愈高者,其自我接納程度也愈高,但社會焦慮、非理性信念之程度則有愈低之 趨勢。 二、師大學生自我肯定性在科系類別,年級和性別之間並無交互作用,但輔導相關相 系之學生比非輔導相關科系學生高,高年級學生比低年級學生高,男生比女生高。 三、以「母親的管教態度」和「科系類別」、「年級」、「性別」等均能有效預測師 大學生自我肯定性,但其能解釋的變異量均不大;而以「社會焦慮」、非理性「依賴 傾向」信念、「完美主義」信念、「極端優越感」以及「社交情境的焦慮」等五項心 理特質亦能有效預測師大學生自我肯定性,其能解釋的變異量均較前述兩者之預測高 。 四、自我肯定訓練的實驗結果發現:本研究所設計的自我肯定訓練課程對於低自我肯 定的師大學生在幫助他們增進自我肯定性與自我接納,減低社會焦慮與非理性信念方 面,具有顯著的立即效果,經過兩個月後,仍有顯著的長期效果。但就主觀的自我效 能而言,只有自我肯定訓練的長期效果達到顯著。 根據研究的發現與檢討,本研究提出七點建議,供日後研究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