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為描述瑞源地區之地質,並特別強調利吉層與大港口層在野外之接觸關係。 經由野外地質調查,配合超微化石鑑定之時代資料,製作一萬分之一比例尺之地質圖 一幅,並重建利吉層與大港口層之沈積環境。本區出露之地層有都巒山層、大港口層 與利吉層,分層主要依據岩性及時代;室內工作以偏光顯微鏡觀察採自各地層之砂岩 薄片。都巒山層為安山岩質凝灰岩;大港口層又可分為下、中、上三段;利吉層則為 大量泥質或砂質基質(matrix)夾有許多大小、形狀不一的外來岩塊(Exotic Block s or Olistoliths)。利吉層與大陸口層在本區南部為沈積式接觸,並且由野外岩層 層序關係及地質圖之型態(Pattern )顯示兩者有犬牙交錯狀沈積之關係,經由地層 柱之建立,可重建利吉層與大港口層共同沈積於北呂宋海槽之弧前盆地中。利吉層內 之種種證據,顯示其成因是因崩移(Slumping)而發生的傾瀉層(Olistostrome), 本區之巨視構造為-東北-西南走向、向東南傾斜之同斜層(Homocline )。發現之 大斷層有都蘭山斷層及木坑溪斷層,前者為逆斷層,後者為左移橫移斷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