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在調查棲息於石珊瑚中的鑽孔貝類,分析這些貝類在珊瑚基質中的棲所構造, 以及鑽孔貝類群聚的組成情形以增進人們對於海洋生態系的瞭解。 所調查的地點為澎湖後寮附近的沿岸潮間帶,於民國七十二年二月至民國七十三年元 月之間,主要調查此地區四種石珊瑚亦即Goniastrea aspera ,Favia pallida ,Cy phastrea seraila以及Goniopora djiboutiensis 中之鑽孔貝類。 採集結果總共得3281隻鑽孔貝,分屬於3 個科,11種。棲所特性及群聚結構結果如左 : 一、棲所特性:在珊瑚基質中,鑽孔具所挖掘棲身的洞穴可區分為開口於珊瑚外的頸 部與貝殼棲身的主體部兩部份,一般而言,頸部的口徑比本體部為小,並且其形狀與 貝類有關,依其形狀與貝殼外形可區分為三種型式。此三種棲所型式可分別以Lithop haga nigra,Cacurbitula cubium和Nettastomellu sp三種鑽孔貝為代表。 二、群聚特徵:鑽孔貝類的出現會因珊瑚基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鑽孔貝平均密度以 在Goniopora djiboutiensis 珊瑚基質中的10.14 隻/公斤為最高,其他三種珊瑚基 質中鑽孔貝的密度則在2.28∼2.80隻/公斤之間。以鑽孔貝類之種類與各種鑽孔貝種 內個數分析結果,則各種群聚指數值相差不大。至於鑽孔貝主要種類在Goniopora dj iboutlensis 石珊瑚中以Lith-phaga nigra和Nettastomella sp. 三種鑽孔貝為主, 在其他三種石珊瑚中則以Lithophaga nigra和Cucurbitula cybium二種鑽孔貝為主要 種。Lithoplaga mgra 和Cucurbitula cybium殼長頻度分布在Gouiopora djiboutien sis 石珊瑚中比在其他三種石珊瑚中有偏小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