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田間柑樹帶毒率,本省柑樹普遍受到柑橘破葉病毒(citus tatter leaf virus ) 感染,達55%,其中三種主要柑橘品種:椪柑、桶柑及柳橙等柑樹約有70%受潛 伏感染,其他柚類、無橙、海梨桶柑、Murcctte及Tangor等亦皆有受感染。當植株已 感染立枯病時,受到此病毒感染之百分比降低。此病毒在區域上的分佈幾乎遍及全省 ,包括宜蘭、台北、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嘉義、台東等地。此病毒在區域上的 分佈幾乎遍及全省,包括宜蘭、台北、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嘉義、台東等地。 本病毒經由機械接種傳播到白藜(Chenopodium quinoa)後,若是由柑橘病葉為接種源,接種葉約需20至25天出現病斑,而於2 5至30天產生系統性病徵,若是由C. quinoa 病葉為接種源,接種葉只需7至8天 即出現病徵,包括頂新葉多量退色斑且畸型捲曲,以及葉片出現偏下生長之現象。本 病毒經由病組織切片自體螢光判斷,其可侵入寄主之維管束、皮層及葉肉柵狀組織等 薄壁細胞。病毒顆粒大小以Uramyl acetate染色測量約650×12∼14nm,pit- ch約為3.0∼3.5nm,彎曲度屬中等,其DEP為10∼10,TIP為40 ℃∼45℃,可經由機械接種傳播,但不經大桔蚜(Toxoptera citricidus)及桃蚜 (Myzus persicae)做媒介傳染。經由各項特性分析,本病毒與Clostera citricidu s 群不如與Carlavirus群較近似。本病毒在C.quinoa增殖良好,可供為病毒純化源。 經由bentonite cycle之淨化及二次高低速之離心,可得較純淨之高濃度病毒液。利 用此純化之病毒免疫小白鼠,取得對抗此病毒之抗體腹水液,經過健康C. quinoa 汁 液之吸收,硫酸氣分割沈澱及DEAE-cellulose column 過濾純化,所得純化的抗體對 抗本病毒測驗反應,與酵素聯結,建立檢驗材料之直接酵素抗體法(ELISA )速簡檢 疫法。在測驗材料處理上,以剛成熟的葉片病毒含量最多,適用於檢定。用檸檬酸緩 衝液來淬取病材料,測定效果最好。病材料經過低溫凍結貯藏後,測定值顯著降低, 故用新鮮材料於ELISA 檢驗為宜。電顯檢查及酵素抗體測定顯示柑橘組織中病毒含量 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