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解分別由成熟的甘藷塊根和收穫後儲藏(室溫)二個月的塊根中抽取。由成熟甘 藷中所純化到之酵素平均分子量205000,但由儲藏的甘藷中所純化到的則為1 59000。雖然分子量不同,但以成熟甘藷中之酵素免疫兔子所產生之抗體,與二 種不同生理時期所純化到之酵素做雙向免疫擴散分析(Ouchterlony double diffusi on),其沈澱線卻完全融合。二種不同時期之磷解在聚丙烯醯胺膠體上並非單一蛋 白質帶,而是由5至6個很接近之帶所組成(並且皆有活性),應immunoblotting之 技術及單株抗體之特性,知道這些帶具有共通之抗原決定部位。在SDS-聚丙烯醯胺膠 體上,二種不同生理期之酵素具有非常相似之型式(patterns),均由一分子量98 000之大的次單元和4個分子量由47000至57000之小的次單元所組成, ,使用胜圖和immunoblotting之技術,知道小的次單元是大的次單元之分解產物。 儲藏後之甘藷磷解可能是成熟(或發育)時期之酵素經部分水解而來,且二者在胜 肱鏈之中間位置有一或數點受到蛋白質水解之作用而產生缺口(nick),但對酵素 之分子量及活性影響不大。 雖然成熟甘藷之磷解在免疫電泳(immunoelectrophoresis )及雙向擴散分析時呈 單一沈澱線,但在等電焦集時卻無法集中成一蛋白質帶,而呈二至三個較為擴散(di ffuse )之帶,等電點分佈在pH4.6 至4.8 及pH4.9 至5.0 之間。 磷解抑制因子首次在本實驗中發現,其分子量250000,次單元分子量510 00,故可能由5個左右之次單元所組成,等電點為pH4.62,對磷解之抑制作用屬 於非競爭型(noncompetitive),其Ki值為1.3×10mM。 應用免疫螢光顯微鏡之技術,標定出磷解及抑制因子同時出現在澱粉粒(包括粒膜 )及細胞壁上,免疫電子顯微鏡之結果則進一步肯定二者均存在於細胞壁上,而不是 膜上。磷解存在於澱粉粒上已有報告(114),但尚無人發現也存在於細胞壁上 。 動物之磷解有很複雜之調節機構,但至今尚未在植物磷解上發現有任何調節機制 存在。本研究中發現了它的抑制因子,且證明二者存在細胞內相同位置,暗示了植物 磷解可能存在著一尚未為人知之調節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