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inn)為桃金壤科(Mytaceae)生長於熱帶及亞熱帶的常 綠小喬木或 木,臺灣民間作為治療糖尿病草藥,尤其是果皮及葉具奇效。 著者由番石榴葉得四種未曾由此植物分離出來之化合物,根據物理化學數據與文獻對 照,鑑定為2α-hydroxyursolic acid 、asiatic acid、protobassic acid和brahmi c acid,且由薄層層析去得知根、莖亦含有此四化合物。其中pootobassic 及brahmi c acid混合物,對正常及糖尿病鼠有降血糖作用,將此二化合物分離後得知brahmic acid對正常及糖尿病鼠有降血糖作用,而protobassic acid則無明顯降血糖效果。 由薄層析法比較臺灣嘉義農業試驗所保有的十三種番石榴之葉所含成份,得知除了無 核拔外,其他十二種番石榴如:F46 佛州紅內拔、東山拔、F56 佛州白肉拔、泰國拔 、白拔、日茂月拔、大蒂頭拔、夏威夷加工拔、梨仔拔、莫里西斯拔、巴西黃肉拔、 冬拔含有α-及β-amyrin,α-及β-amyrin acetate、lupeol、oleanolic acid、ur solic acid、malinic acid、2α-hydrixyursolic acid 、arjunolic acid、asiati c acid、β-sitosterol 、β-sitosterol glucoside 、protobassic acid及brahmi c acid等化合物,而無核拔只含有ascorbic acid 及glucuronic acid ,因上述部分 成分,如:ursolic acid、arjunolic acid、β-sitosterol glucoside 及brahmin acid己證明有降血糖活性,而glucuronic acid 降血糖效果不穩定,故無核拔之降血 糖作用存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