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中共僭主政權後,在「毛澤東時代」,開始摸式走「毛澤東式」的「社會 主義農業道路」,迄一九七八年止,整整三十年來的大陸農業經濟發展,一直是政治 鬥爭、路線分歧下的犧牲品,造成農業生產衰退或停滯不前。今日,大陸經濟依舊沒 有脫離以農業為主的形態,農業如不發展,勢必拖住整個經濟部門的成長。職是之故 ,如何使農民發揮其勞動積極性,擺脫貧困落後的生產困境,是中共當務之急。中共 「十一屆三中會」以後,即首先在農村進行改革,提出所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 業道路」作為具體措施,歷經幾年來的摸索,不可諱言,農業生產有顯著的成長,農 村生活改善幾許,但除了一些問題積重難返外,引發蔓延的問題也不少。儘管如此, 中共依然會繼續探索這條道路。只不過它是否如「毛澤東時代」的農業政策退卻是一 種策略的轉變而已,抑是會繼續發展產生新的農村經濟活動形態。這種種可然發生皂 情形,正值得我們注意。 資料來源主要以中共出版的報紙、期刊、書籍為主,兼採國內外有關研究中共問題的 報章雜誌、書籍為輔。再透過歷史、行為、比較、歸納演譯等研究方法,將上述蒐集 的文獻資料中,把中共「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業道路」在這幾年來的試點、探索的 利弊作一客觀綜合的剖析,並對中共農業何去何從予以理性的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