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皂主要論題在於:做為印度主流學派的吠檀多哲學,對印度革命的影響如何? 要明白上述問題,必先明白:印度革命運動為什麼發生?答案是因為落後。為什麼落 後?落後的原因是什麼?便要解釋。在此,作者採取(一)韋伯的理論;(二)華勒 斯坦的理論,做為詮釋的工具理論。那末吠檀多哲學對印度的落後又如何相關聯呢? 於是吠檀多哲學的基源問題─解脫,便被提出、分析。另一方面,從十九世紀初葉開 始的宗教、社會的改革,到國大黨領導印度人民同大英帝國鬥爭,最後獲得獨立自主 ,各領導人物的思想、事蹟卻正受到吠檀多學派的巨大影響,在本文也儘量給予正 確敘述與評估。最後,因著二十世紀新興獨立國家所遇問題的相似性,我們提出了孫 逸仙博士建設中國的革命理論──三民主義,認為可以做印度革命的借鏡。 本論文的研究,內容共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吠檀多哲學之基源問題:解脫 第三章吠檀多哲學與印度社會結構之關 第四章印度革命運動之性質:解決三民問題 第五章吠檀多哲學與印度革命運動 第六章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