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針對空氣品質監測提出兩不同方式監測站設計模式。一為大型污染源之污染管制 事件固定監測網及移動監測站之設計模式;另一為區域性空氣污染固定監測網及移動 監測站之設計模式。並以高雄縣興達地區為例,比較兩者之異同,並討論兼顧局部及 區域性污染監測目的的可行性。 大型污染源之污染管制事件固定監測網之設計,係利用單點之污染源大氣擴散模式( CRSTER模式)與統計方法,以興達地區二氧化硫濃度之分佈為例,將地面氣象觀測值 與污染資料輸入電腦程式,取台電公司興達測站SO濃度測定值之前80%程度值為污 染管制事件之空氣品質標準,並依Smith 等人每年發生十次之最低設站標準,計算超 過管制事件和每年發生十次以上之風向、風速、穩定度等聯合頻率之發生次數和最大 濃度發生之下風距離,再利用二項分配原理,考慮十六方位風向,三種最大地面濃度 忍限值(0.9Cmax,0.8Cmax0.7Cmax)及四種可信賴區問(0.5,0.9 ,0.95,0.99)等情況,來尋求設置測站之地點及數目。 大型污染源管制事件移動測站之設計,目的在彌補固定測站監測範圍之不足。 區域性空氣品質固定監測網之設計,乃運用擴散模式,計算污染濃度相關係數矩陣之 固有值和固有函數,使用線性內推公式之,將估計值之統計誤差最大者,選擇為新測 站,反覆進行,直至所需數目之測站均決定為止,此法可在設站經費有限時,藉擴散 模式及統計方法,尋求整個區域之最佳側站設計,以瞭解區域內空氣品質濃度分佈的 整體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