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初學之基,導情之鑰,實詠物詩是賴 。製作既夥,瑕瑜斯混,唯有唐詠物,旨歸比興,故能備其製,擅其美,以啟後來。 唐基初肇,尚沿齊梁風調,格局未完,不足備一時體;及乎盛唐,群雅競作,不拘一 格,而推詠物於鼎峰矣。中唐繼軌,新變代雄,社會寫實,淺俗奇詭,各具特色,逮 晚唐國勢日蹇,詩文亦有美人遲暮之態,然批把晚翠,自足幽香,詠物之作,踵事增 華,而穠麗織巧,時寓風骨,亦不可云必不如前也。「歌詩原本於性情,而名物悉關 乎義理」(高輿上佩文齋詠物詩選表)能近取譬,言近而旨遠,斯謂之善言。 茲編一冊,都十八萬言計分六章廿四節廿九目。首章緒論,導詠物詩之緣起,標其義 界。二章溯源,取自三百篇迄於唐以前詩賦之詠物,藉詳詠物一體發展梗概,觀其承 創 轍。三章略述唐詩興盛之因,為唐詠物詩建本。四章論發展,取歷史觀承二章原 始表末,明其源流正變,雖歸四唐,旨在通變。五章研析,擾四唐名手佳篇觀其取材 、技法,兼較以唐以前詠物篇午,於同中求異,異中見同,得文學演化之蹟象與文人 才學之高下,以啟六章結語評價之實。其標舉影響,蓋欲得圓覽,使詠物一體始末全 在,為之於中國詩歌史上求合理之地位也。容有過稱,是末學筆陋,雅學鴻裁,肯示 昌言,必拜受教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