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的「工農聯盟」,可以說是共產主義革命在落後地區從事奪取政權的一個關鍵性 的策略。而列寧「工農聯盟」的組織與運用,則是在俄國革命時期的理論與實踐。 本論文共分為緒論、本文、結論三部分。全文共計八萬餘言,除緒論與結論外,本文 共區分為四章十二節。其內容大要如下: 緒論:陳述研究動機、目的、方法、架構與限制因素。 第一章:列寧「工農聯盟」形成的背後因素:從俄國十月革命前的農工社會的演變, 到前期革命志士的經驗與觀點,和馬克思、恩格斯對工農的看法等因素,一一予以評 析。以便於讀者了解「工農聯盟」形成的原因。 第二章:黨組織與「工農聯盟」:為了奪取政權,列寧提出兩個綱領的「階級革命論 」。「工農聯盟」的策略性的形成。 第三章:革命與「工農聯盟」:為了奪取政權,列寧提出兩個綱領的「階級革命論」 。而「工農聯盟」則是其主要運用的力量。 第四章:專攻與「工農聯盟」:在馬列主義意識形態的支配下,無產階級專政是「工 農聯盟」的必然結果。在蘇維埃專政的體制下,則已變成了共產黨的專政。 結論:僅就個人研究心得,試圖予列寧「工農聯盟」的策略性做一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