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是以計質研究的方法,探討住院病患及家屬在治療過程中所遭遇的非醫療問題 ,並且研究他們對社會工作的看法及社會工作處遇的結果。研究以省立台南醫院的病 患及家屬為主。 病患住院大部份是因長期病痛,少部份是因精神異常和意外事件而引起的。其住院動 機除非特殊原因,否則出於個人意見的都相當少。幾乎都是在親友或社會機構的支持 下才決定住院治療,病患住院後往往會碰到經濟、心理、情緒家庭、職業等非醫療問 題的干擾,而使得他們有盡人事、聽天命,放棄治療,甚或自殺的意念出現,影響了 治療的過程。雖然,病患及家屬會自行向其社會支持系統(如親友、同事政府機關或 私人團體等)求助,以克服危機,但成效都不是很顯著。 醫療社會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協助病患及家屬解決因疾病所引起的種種非醫療問 題,使治療的過程更加順利。研究發現雖然大多數的個案都是由醫務人員轉介而來, 但是幾乎都是因經濟上的問題才照會,而一般病患及家屬對社會工作的認識和了解更 少,這可能與社工人員缺乏和省立台南醫院剛推展此工作有關。不過,社會工作在宣 傳方面確實有加強的必要。 經社會工作者處遇之後,大部份的病患及家屬都認為問題獲得緩解,而且,社會工作 者也影響了他們的情緒、心理狀況及觀念、行為方面的改善,並讓他們更加配合醫囑 。但仍有約十分之三左右的個案表示,社工員並未和他們談到醫療方面的事情。至於 ,醫院是否有設立社會服務室,推展醫療社會工作的必要,百分之百的病患及家屬則 都給予肯定的答覆。因為,社會工作者確實能協助他們解決和提供情緒、經濟、社會 等方面的問題及需要。 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建議如下: 一、對醫院的建議: 1.重視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性醫療。 2.確立醫療社會工作者之專業地位,積極推展醫療社會工作。 3.促進醫療團隊的溝通、聯繫與整合,特別是應將家屬視為團隊之一員。 二、對社工員的建議: 1.主動與醫療人員保持聯繫,發現待助個案。 2.充實專業知能,培養專業特質。 三、其它建議與展望: 1.教育方面:強化醫學院及護校學生對病患社會心理之認識,並加強選修「醫療社 會社工作」學生之醫療常識。 2.制度方面:強化轉介、照會制度,建立完整的社會工作服務網。 3.宣導方面:中華民國醫務社會服務協會在社會工作宣導上,應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使社會大眾對社會工作有所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