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家族主義是日本經營之中最重要且最明顯的特色,日本經濟上的卓越成就可以說 是歸因於其獨特的紅營理念。正當國內推行「以廠為家,以廠為校」之際,瞭解以此 理念為基礎之日本人事制度,是有其必要性的。 本文首先從組織進化,即從環境適應之動態過程的觀點來分析這種獨特的經營理念之 形成。同時,利用Whitehill 及Takezawa對美、日員工進行態度調查之結果,以及利 用同樣的問卷對世界公司所進行的員工態度調查結果做比較,來推論這種經營制度在 台灣移植的可能性。 日本經營家族主義的經營方式,是日本的經營者在日本工業化過程中,為了解決因環 境變化而產生的問題,而制定的一種創新性的經營戰略,隨著歷史的演進與環境的變 遷,經營活動累積所形成的獨特經營文化。於二次大戰前正式成立於日本大企業,而 戰後以經營福祉主義的新面貌定著於大企業而普及於社會。這種經營理念與制度,帶 給日本員工對企業強烈的認同感(企業意識)與情感上的滿足感,是促使員工高度工 作意願的主要原因。而這種經營方式在美國及東南亞,由於社會文化背景的差異,卻 面臨了相當大的阻力,但日本經營者致力於異文化融合管理之海外企業,卻也創造了 相當的經營成果。 台灣的社會具有濃厚的原始家族社會(Primitive-Gemeinschaft)色彩,重視血緣與 地緣關係。在文化背景上雖與日本有些類似性,但由於家族中心主義的經營與自我中 心的個人主義(ego-focused individualism )的作祟,加上開放式的勞力市場等社 會文化條件的差異。直接引入套用這種經營制度,可能引起員工的心理抗拒而產生反 效果。如何推展文化融合的經營措施,使日本式經營制度在我國社會的價值體系、意 義體系中產生新的價值與意義,實乃引進這種經營理念之當務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