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野生一栽培稻雜種不稔發生的原因及可基因交流雜交組合雜種集團 與回交後裔的表現,進而討論以野生種Oryza niuara作為種間雜交育種材料之可行性 。 以栽培稻品種台中六五號,Shiokari及其矮性同質基因系統ID-47與野生稻O. ni- vara之Acc101507,Acc101508,Acc101509 正反交共18個組合 ,調查雜交親和力,F1稔性及F1,F2,B1,B2農藝性狀的變異,結果摘要如下: 1野生三系統與台中65號的雜交甚易,唯與日本品種Shiokari及其矮性同質基因系 統ID-47不論正反交均難成功,回交時,並不因F1已經一次雜交,而使雜交親和力 抵者於回交時有所提高。 2Acc101508與ID-47及台中65號的正反交F1 在穗數方面有明顯差異。 3Acc101507,Acc101509與栽培水稻的正反交F1均不稔,可能是兩親基 因之相互作用所引起。 4野生稻O. nivara 之Acc101508 與栽培稻的雜種具可孕性,且F2均有超越分 離,回交後代亦有優於兩親之表現,似可做為種間雜交育種之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