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採用比對作業,探討人類在理解外語時母語與外語的連結型態。在此對作業中 ,受試者對同時呈現的兩個項目,進行字義或類名的比對(即判斷這兩個項目是否同 義或同類)。關於人類理解外語時,母語與外語的連結型態有三個理論。分別為,文 字直接連結論、概念媒介論與中間論。本論文採用圖片、母語、外語與類名四類刺激 ,並根據對「比對歷程」的分析,得到兩組可以區分文字直接連結論與概念媒介論的 預測。 實驗一與實驗三分別利用預測1 與預測2 ,安排外語項目在配對的右邊。結果支持文 字直接連結論。實驗二的安排與實驗一完全相同,但改用外文系的學生為受試者。結 果亦支持文字直接連結論,進而排除中間論的可能。實驗四將外語項目安排在配對的 左邊,同時採用預測1 與預測2 進行檢驗。結果支持概念媒介論。 總結四個實驗的結果,本論文認為實驗四的刺激安排方式較適合回答有關外語理解歷 程的問題。而實驗四支持概念媒介論,因此本論文認為受試者在理解外語時,不須與 母語連結即可獲得概念。但由前面三個實驗的結果可知,在某些情況下,受試者依然 會以文字直接連結的方式理解外語。故總括而言,符合本論文所提混合假說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