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脾臟中的酸性核酸(DNase Ⅱ)是溶體酵素,且位居於溶體膜上。此乃依據 (1)此和溶體標的酵素--酸性磷酸分解(acid phosphatase)和蛋織蛋白 D(cathepsin D)都同存在於溶體中;(2)以含有0.4莫耳氯化鈉的0.0 1莫耳醋酸鈉,pH4.5,緩衝劑抽取溶體膜上酸性核酸。發現此和由整個豬 脾中純化分離的酸性核酸,無論在次單位構造,在對碘醋酸的抑制活性敏感度,及 和溶體膜可以再結合的性質都有相同的結果。另外,此在溶體膜上亦具有活性 ,且再結合所需的時間非常短,僅約三分鐘即可完成、以氯化鈉鹽梯次可將固定在洋 菜膠上的溶體膜所帶有的酸性核酸沖出。溶體膜所結合的酸性核酸和蛋白質 的量與再結合時所需酸性核酸和蛋白質量是相等的。 溶體膜和酸性核酸結合容量不受蛋白處理溶體膜後,再以之和酸性核酸結 合有所改變。磷脂絲胺酸可以取代溶體膜和酸性核酸結合,但結合達到飽合一半 值所需的量不同於溶體膜與之結合量;表示再結合不單純是藉由脂肪和蛋白相互 作用,蛋白和蛋白間的作用也扮演一角色。此外,酸性核酸也可和豬紅血球細胞膜 結合,但結合量約為溶酸體膜結合量的百分之卄,表示此和膜結合的現象是對不 同組成的膜有選擇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