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有四種白鷺,大白鷺(Egretta alba),中白鷺(Egretta intermedia interme dia )小白鷺(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及牛背鷺(Bubulcus lbis )。其 中大,中白鷺為冬候島。本研究收集這四種白鷺的覓食資料。 於南仁山的研究中(74年9 月到75年3 月),發現牛群的數量愈大跟隨的牛背鷺多( r=0.4,P<.05 )。牛背鷺與牛群數量的比值愈大,牛背鷺與牛隻聚合的覓食團體佔之 比例增加,且覓食團體內聚合的牛背鷺數量也增多,被牛背鷺跟隨的牛隻其覓食比例 (97.9%)比落單的牛隻(51.0%)為高。跟隨牛隻的牛背鷺其覓食頻率不跟隨牛隻 的牛背鷺無顯著差異,但在覓食,觀望,理羽,洗澡等行為的時間分配差別甚大。 冬季小白鷺終日於溪流內維持覓食領域驅趕入侵者,驅趕後入侵者消失否會影響領主 觀望的時間與行為,鄰主在視野會減低入侵者的侵入,並且可幫助領主將入侵者驅趕 至視野外,當驅趕事件結束後,若入侵者進入鄰域活動並且鄰主不在視野,則領主進 入鄰域活動的情形增多,小白鷺主要在領域中心區活動,驅趕事件的頻率與領主利用 邊緣區域有正相關(r=0.7, P<.05)。小白鷺對地形的利用受行為影響,不同地形有 不同的有效覓食方式,環境的因子(如:食物狀況……)會影響小白鷺採用不同的覓 食方式,間接影響小白鷺在各地形的時間分配。 小白鷺幼鳥的覓食頻率(3.0 次/分)比成鳥(1.4 次/分)高(t-test, P<.05 ) ,覓食比例則無明顯差異;領主的覓食頻率(3.7 次/分)比入侵者(2.5 次/分) 高(t-test, P<.05 ),覓食比例(89.9%)卻比入侵者(99.6%)低(t-test, P< .05 ),小白鷺有三種覓食方式,步行覓食,定點覓食及飛跳覓食,其中步行覓食頻 率以繁殖季(3.4 次/分)最高,渡冬期(0.8 次/分)最低;三種覓食方式的覓食 頻率以定點覓食最低(0.06次/分)。 渡冬季,同在南仁湖區活動的大白鷺與中白鷺,其覓食頻率與移動時間有顯著差異( t-test, P<.05 ),並且,中白鷺利用覓食區的方式符合Charnov (1976)提出的覓食 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