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環境問題在我國已愈來愈受到重視。因此,”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何者為重 ”也經常成為衝突與爭議焦點之所在。其基本原因乃在於:吾人未能客觀地證明環境 品質所具有之價值,俾使之能與經濟發展的效益相比較,以為決定取捨之標準。緣此 ,本研究乃探討如何以假設估價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估算環境品質 所具有的價格,研究內容包括:假設估備法之理論基礎,操作方法,以及實際應用時 ,所應用注意之要項。 本研究之實證部份係以問卷為調查工具,並分析調查結果,檢定受訪者對環境問題所 持有之態度,認知程度,受訪者個人之社經特微等因子,如何影響其改善環境品質之 意願。並探討調查工具本身(指是否提供受訪者與環境品質有關的訊息)是否會影響 調查的結果。 分析結果發現:受訪者之環保意願以及對環境問題認知程度較高者,其改善環境品質 之付款意願也較高。另外問卷中所提供之相關訊息也會對認知程度較低的受訪者造成 影響。在社經因子中,發現收入較高的受訪者其付款意願也較高。此外,在本次調查 中也發現無效問卷的比例有偏高的現象,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受訪者尚未普遍存有 受益者付費的觀念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