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研究所用之台灣油杉材料,係以栽植於台北植物園者為主,而以坪林之天然生 者為輔。初期觀察乃自民國69年11月起,至71年4月為止。其後在71年4月 至76年4月間曾繼續採集及觀察。所採集與觀察之台灣油杉部份,包括不同時期之 營養器官,如枝、葉與生殖器官,如雌、雄花及果實。他們的外形,利用放大鏡、Ni kon FX35A 光學顯微鏡及日立S-550或S-520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等仔細觀 察,然後攝影並紀錄,俾能了解其在生物學上之特微,主要為其生殖發育之過程,亦 即其生活史。 二、根據觀察,台灣油杉營養芽之活動,可分為三個時期:即(2)第一生長期由四 月上旬至六月下旬;(2)第二生長期由七月上旬至十月下旬;(3)靜止期由十一 月上旬至翌年三月下旬。在靜止時期,營養芽頂端內部分生組織之體積較大,而生長 活動旺盛時期,體積反而變小,此當然乃由於該部分組織之分化與養分之消耗使然。 生殖芽由部分腋芽轉變而成,通常在每年七、八月間開始分化。 三、台灣油杉的雄毬花著生在小枝的頂端或葉腋,通常產生3∼7朵而形成一頭狀花 序。三月上旬,在芽鱗展開之後,毬花始行露出。二月上旬成團之孢原細胞不斷進行 分裂,形成花粉母細胞,經短暫休眠後,二月底花粉母細胞彼此分離。至三月上旬, 雄毬花在花序中展開之際,母細胞開始行減數分裂,在兩次分裂連續進行之後,遂形 成四分子體。當孢子囊展開時,四分子體乃分離而成為游離之小孢子,即花粉。此時 花粉細胞分裂而形成退化原葉體細胞、一生殖細胞及一管細胞。花粉囊成熟,即行縱 裂,以散出花粉。台灣油杉的傳粉至授精,約需2個月。 四、雌花芽起源於苞片之芽原。十一月中旬,可看到由珠鱗近近軸一面之表皮細胞所 形成的珠原,至十二月上旬已分化成等高而為數約6個細胞之珠心與珠皮。經過休眠 ,至二月底,珠皮生長加速,超過珠心,此時可見珠孔。在三月下旬,孢原細胞分化 ,成為大孢子母細胞。台灣油杉在四月上旬,花粉即可飛散至珠孔,傳粉後,內側之 珠皮細胞向中央延伸,充滿珠孔而將之阻塞,使珠孔關閉。此時大孢原細胞進行減數 分裂,形成線形之四分子體,其中三個細胞常立即退化而萎縮,僅存一個大孢子細胞 。此一大孢子細胞之核,連續進行分裂以形成配子體。雌配子體起初為一游離之多核 體,隨後細胞壁開始出現,雌配子體始發育為一實心之多細胞組織。在此配子體形成 之同時,上表皮內有些原葉體細胞即小囊胞形成藏卵器始原細胞,分裂形成原始頸細 胞、中央細胞(此細胞後變成一腹溝細胞核與卵核)。 六月中旬在授精之後,即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隨進行分裂,發育而形成胚。台灣油杉 的原胚係由4層的16個細胞所成;早期的胚為分裂的多胚,出現於最後形成的胚管 之上;八月下旬,晚期的胚內各種器官已分化完成,胚的子葉有2∼5枚,發芽時不 出土。種子在十月待成熟,隨種子之成熟,果鱗在十一∼十二月張開,以散出種子。 種子飛散後,毬果可繼續留存在母樹上1∼2年。 五、根據統計,台灣油杉的種子85%為空粒,發芽率僅為0.5%,可能係因自花 傳粉之故。發芽時,胚根生長迅速,三天內可長至2∼3公分,無根毛;幼莖上則密 佈銀白色之絨毛,新長出之幼葉8∼10枚,呈螺旋狀排列,葉背已有明顯之氣孔帶 。 六、就作者本次之觀察與研究,已知台灣油杉之生活史約需十六個月始能完成。 七、又本文另將台灣油杉之生育習性、天然生育地環境,諸如氣候、生育地土壤、伴 生植物及其地理分佈;另將台灣油杉木材所含之精油、幼苗呼吸量及染色體等均曾扼 要給予敘述,藉以供系統分類學及育林學研究上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