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月至10月,4個月,內對台灣68種昆蟲,以LD-8培養基,進行了 200次的分離培養螺旋菌質,其中有32種昆蟲在以暗視野顯微鏡鏡檢視察時,發 現有螺旋菌質之存在,其帶菌比例高達47%,其餘36種昆蟲則未發現帶有螺旋菌 質。在此32種帶菌昆蟲之中,有種成功地分離培養出15株螺旋菌質分離株,比例 達帶菌蟲種之18.8%,而佔所有分離蟲種之9%,其餘36種鏡檢未帶菌之昆蟲 ,皆無分離培養到螺旋菌質。 分離成功所得之15分離株,經三次單菌落分離及初步鑑別篩選,選定9株代表性分 離株,其中6菌株來自鞘翅目昆蟲,如在花潛金龜(Protaetia aerata submarmorea )分離到FB100,FB121及FB151等三菌株;由台灣花潛綠金龜(Protaetia formosana)分離到FB101及FB131二菌株,BT 8則是由猿葉蟲(Phaedonsp.) 分離得來。另外,LB20分離株是由半翅目具刺吸式口器之綠盲樁象(Trigonotylus ruficornis分得。由二種膜翅目昆蟲,黃斑細腰峰(Sceliphron madraspatanum)及 藍細腰蜂(Sceliphron sp.)各分離到一菌株(BE10,BE163)。 在培養性狀上,各分離株在C-3F固態培養基上之菌落形態及大小差異不大,多形成 荷包蛋型(30-100μm)及衛型菌落(5-40μm),有時亦形成分散形菌( 50-400μm),只是LB20及FB 151不易觀察到菌落之產生。各分離株在顯 微外形上差異也並不大,但其複殖時間則有所差異,BT8與BE10結果相似,為7. 5-7.7小時;LB20則生長極緩,其他則生長快速,多介1.4-2.5小時。 其中FB100分離株之活力特強,移動迅速,較為特殊。 在血清學研究中,利用螺旋變形試驗、代謝阻止試驗及ELISA試驗,配合SDS-PAGE 電 泳分析蛋白質相,結果顯示⑴BT8及BE10二菌株與柑桔萎縮病螺旋菌質(S.citri) 於各試驗相關性都非常高,很可能是同種。⑵FB100與FB101二者血清學上頗有 關係,在蛋白質分析上亦頗多近似,且與中外其他系統在ELISA 試驗無反應,可能為 新種或新的血清型。⑶FB121,FB131及FB151三菌株在血清及物化上皆呈極 高之相關,可能為同一類,且與中外其他菌種系統少有血清學關係,亦可能是新種或 新血清型。⑷LB20與BE163皆與中外其他菌種系統少有血清學及物化上之相關, 也許可各成為一新種。⑸以對美國本土柑桔萎縮病菌質(S.citri)之單源抗體與 BT 8及BE10二菌株反應,在ELISA及FA 試驗中,皆呈強反應,顯示二菌株與美國本土 之S.citri各系統有血清學上之關係。另外,美國玉米矮化病螺旋菌質(S.kunkelii) 與翠菊黃萎病似菌質(MLO )之各類單源抗體與台灣螺旋菌質分離株作用,均無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