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後熱開始,乙烯之大量增加與ACC 含量及EFE 活性有密切關係。在後熟開始前, ACC 含量及EFE 活性在果肉與果皮組織,兩著並無多大之差異,但後熟開始後,則AC C 含量在果肉部份遠高於果皮部份,而EFE 活性則果皮部份遠高於果肉部份。香蕉後 熟時大量乙幣之產生,主要係來自果肉部份而非果。皮至於香蕉後熟之果皮褪色轉黃 ,主要係果肉產生之大量乙烯,連續經果皮釋出之作用結果,果皮單獨不易完成充分 褪色轉黃之目的。 在商業上,台灣外銷香蕉之催熟,一般而言,以1000ppm 乙烯在20℃下催熟2 4小時,然後再經短暫之換氣,於14∼20℃轉色,可獲致均一黃熟之效果。16 ℃以下之較低溫乙烯催熟,完全不適於台灣香蕉之催熟。 台灣香蕉催熟後之櫥架壽命較國外香蕉短,其原因並非栽培品種之不同,亦非栽培制 度(宿根或新植)之差異、或肥培管理或採收時葉片數之多寡、或葉緣枯病所造成, 主要可能與氣候差異有關。 香蕉後熟之老化生理斑點,其發生與否及遲早,與香蕉品種及其基因組有關。斑點出 現愈遲或不發生斑點之香蕉,其乙烯產量愈高;而乙烯亦具有抑制多酚氧化活性之 作用。果肉之存在與否,則為會產生生理斑點香蕉,其果皮發生生理斑點之必要條件 。文中並就生理斑點發生機制提出假說。 台灣外銷香蕉,催熟後有發生轉色困難或褪色不完全之所謂兩段著色或青丹之問題, 文中曾就兩段著色香蕉發生之特性,以及可能發生之原因與預防或減輕方法,提出試 驗結果,並提出兩段著色發生機制之假說。
|